3/04/2013

人民幣走進台灣

英國金融時報
喬希•諾布爾 莎拉•米西金

在台灣總統馬英九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政府誓言消滅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和反攻大陸是街頭巷尾的談資。

如今,人們可以在台灣再次看到毛澤東肖像:但不是在政治海報上,而是在人民幣零售儲蓄賬戶的新廣告上——人民幣上面印有這位已故中共領袖的頭像。

隨著中國緩慢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台灣現已繼香港之後,成為第二個能夠開展人民幣清算業務的大型市場。盡管臺北並非令人矚目的金融中心,但台灣是中國大陸的第五大貿易夥伴,大大小小的台灣企業,總共有幾千家在大陸開展經營活動。

人民幣業務在台灣一啟動就吸引了濃厚的興趣。上月,在台灣各銀行開始接受人民幣存款的第一天,存款額就超過13億元人民幣(合2.09億美元)。

香港安中投資管理公司(An Zhong Investment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馬西莫•圭亞迪(Massimo Guiati)表示:“台灣肯定會成為巨大的人民幣市場。許多台灣企業都在使用人民幣開展實際業務。”他預計,兩三年內,台灣人民幣存款規模將達2500億元至3000億元人民幣——在香港人民幣存款增長停滯之際,這將形成一個重要的新資金池。

在台灣交易的人民幣將簡稱為CNT(台灣離岸人民幣),以區別於CNH(香港離岸人民幣)和CNY(在岸人民幣)。

人民幣投資產品也將陸續出籠。近日,中國信托商業銀行(Chinatrust)發行了台灣首只離岸人民幣債券。此類債券被稱為“寶島債”,英文名稱是renminbi Formosa bond,Formosa意為寶島,曾被用於稱呼台灣。中國信托此次發行的10億元人民幣債券於2016年到期,票面利率2.9%,而根據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的記錄,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平均利率為3.9%。
與香港市場相比,台灣市場的發展動力可能將更多地來自本土,不過,分析師表示,台灣在全球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上可能扮演一個關鍵角色,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註入新的活力。

就目前而言,香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即“點心債券”)期限普遍都不長。由於許多發行主體選擇先籌集人民幣資金,再兌換為美元,因此人民幣債券期限受到貨幣互換市場流動性的限制。此外,關於中國何時可能放開資本賬戶,並擴大國際投資者投資國內在岸資產的渠道,目前來說前景並不明朗,這也是導致一般人民幣債券期限只有2-3年的一個因素。

不過,得益於台灣龐大保險行業的長期投資需求,台灣市場的加入可能改變這種狀況。分析師們表示,從臺北離岸人民幣市場融資的機構或許會發行更長期限的債券,比如10年期或者15年期。台灣企業也更有可能使用人民幣進行投資而不是兌換。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策略師劉立男表示:“大多數台灣企業如果要進行對外直接投資,很可能傾向於使用人民幣。我覺得大多數企業會真正使用人民幣,而不僅僅是把人民幣當做一種融資貨幣。”

人民幣債券的收益率預計會高於台灣本幣債券,香港的情況就是如此。盡管這應該會吸引台灣投資者,但對台灣本地發行機構來說卻可能是一塊絆腳石。

大和證券(Daiwa Securities)的一位台灣分析師楊尚倫(Jerry Yang)表示:“關鍵的挑戰是,人們是否希望或需要這種高成本融資方式,還是(他們願意)借入更廉價的新台幣。”

花旗(Citi)台灣研究部主管谷月涵(Peter Kurz)表示,關於台企將收益投資於大陸的限制,也將成為尋求借入人民幣資金的企業需要面對的問題。

2012年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增長放緩,人民幣存款和點心債券發行量都出現了下降。

讓台灣成為第二個人民幣離岸中心,不僅可以開拓一條新的人民幣流動性來源,也是臺海兩岸結束幾十年政治失和之後,馬英九政府和北京方面穩定兩岸關系、深化兩岸經濟聯系的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