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2012

全球經濟這樣看

梁國源

面對無常的動態世界,你準備好了嗎?
  全球化的發展為人類社會帶來繁榮的契機,即便身處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國家的人們也得到向上提升的機會。網際網路的出現更打破了傳統地域的分界,全世界經濟連結更為緊密,各個經濟體、市場之間已經沒有了疆界。由於分工化更為複雜,各種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也大幅提升。我們似乎進入了一個美好的大時代。2005年佛里曼(T.L. Friedman)的暢銷書《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為這個時代下了一個絕佳注解。然而,這個看似光明的時代,卻總被一團迷霧遮蓋著。各國制度的不齊一性、市場參與者對資訊掌握的不對稱性,加以各國決策者以鄰為壑的政治決策,在在讓這個看似平坦的全球化經濟存在各種暗潮。任何發生在數萬公里外的風暴或者錯誤決策,都可以迅速在幾分鐘甚至幾秒內透過跨國金融影響一國的經濟,甚至摧毀好幾十年累積的財富,2008年的金融海嘯就是一例證。因此,這是一個機會與風險並存的時代,人類社會正式走向一個瞬息萬變的動態世界。身處其中的我們,彷彿永遠看不到前方。但時間的巨輪不會因為我們的迷惘而停止,全球化的浪潮也不會逆轉,我們只能夠往前看,迎接變化更為無常、跨國及跨市場連結更為緊密的動態世界。

基此,在《做個聰明的景氣觀察家》出版後約兩年的時間,我在天下遠見創辦人高希均博士的鼓勵下,再度著手編撰本書。這本書主要收錄過去兩年來我為各大報章雜誌撰寫的經濟、金融實務相關文章,並將內容歸納為六個部分,分別是金融動盪後的省思、美國老大哥退役、歐債危機連綿不絕、中國經濟政策大解析、東亞的美麗與哀愁,以及商品市場交響曲。此外,在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的當下,本書特別附上〈2012年經濟展望〉一文做為終曲。

更具體地說,本書希望持續向讀者強調,在這個高度動態的世界裡,了解全球經濟的發展絕不能瞎子摸象,必須清楚地理解各國及各個市場間的連結關係,才可以正確地研析事件發生原因與可能牽動的變化。因此,在第二到第五部分別探討近期發生在美國、歐洲、中國、東亞等四大經濟體的重要經濟、金融議題,並在第六部專門探討商品市場變化。希望透過多樣化的內容,為讀者勾勒出當代全球經濟的大致輪廓。
此外,擁有歷史觀亦是在這個動態世界裡必須具備的知識,因為了解事情發生的來龍去脈並對比歷史事件,可以讓我們在這個複雜的時代中,清楚研判事情的未來發展。舉例來說,〈歐債風暴:歐元區的艱巨挑戰〉即強調,歐債風暴之所以發生,實與歐盟一體化過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而〈中東裡海油田卡位戰〉、〈美國的中東夢〉與〈非洲油田,懷璧其罪〉三文更向讀者強調,影響國際油價波動的地緣政治威脅之所以發生頻仍,其複雜的歷史文化背景有關。〈兩次金融危機看中國經濟轉型〉則對比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與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探討中國經濟政策形成的背後思維。

本書的編排還希望向讀者強調,在判讀經濟議題時,同樣不能忽視經濟、金融運作的制度設計以及政治決策。因為不同的制度設計或政治決策,會影響市場參與者的行為,進而改變我們熟知的經濟全貌。因此,第一部「金融動盪後的省思」即透過五篇文章向讀者闡明當代全球經濟不穩定的因素,以及決策者在金融動盪後的應對。第二部、第三部則分別以專文闡述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的制度設計以及歐盟解決歐債危機的方案。
本書沒有教科書中常見的數學方程式,分析方法最多只是簡化後的經濟理論輔以佐證的圖表,適合當作大學經濟、財金系所相關課程的補充讀物。此外,本書著眼在當代經濟、金融議題,並介紹各議題所需的經濟理論、參考數據以及資料來源,同樣適合財金專業人士與一般大眾閱讀。本書主要收錄、改編我在過去兩年的文章,與當代經濟演變的連結甚為緊密,且討論的問題乃當代最熱門的議題,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將具參考價值。期待這本書能夠讓讀者更加了解目前全球經濟情勢以及未來走向的輪廓,進一步幫助讀者研判相關的投資趨向。

一本書的完成,少不了眾人的協助,本書也不例外。我要衷心感謝天下遠見創辦人高希均博士的鼓勵並慨賜序言,為本書增添無限光彩。我也要由衷感謝天下文化財經館責任編輯胡純禎小姐,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曾明煙博士、顏承暉博士幫忙編輯和校對。最後我還要衷心感謝內人真真長久以來對我的支持、鼓勵和付出,讓我能專心致力於我的研究工作。
第一部導讀

經濟學及投資學理論告訴我們,若滿足「效率市場假說」的兩項核心假設—「無交易成本」以及「資訊對稱」,市場效率將可充分發揮,經濟將進入波動甚小的恆定狀態。然而2008年金融海嘯徹底顛覆此圭臬。經濟與金融學者開始重新思考,過去看似合理的推論,為什麼無法解釋經濟金融的運作;決策者也開始思索,該如何避免類似的金融海嘯再度發生。這就是本部要著墨的重點。

開篇〈倫敦千禧橋的動盪〉點出了當代經濟可能趨向不穩定系統發展的事實,如何讓不穩定體系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將是一大難題。〈凱因斯的動物本能〉以及〈理性的非理性〉兩章,將探討人性中的不理性因子如何影響金融市場以及經濟活動。這三篇文章凸顯出,經濟學家寄望透過更多研究,發現造成市場失靈的不同路徑,並藉由各種機制設計,讓經濟得以更平穩發展。最後兩章則指出,我們已不再只透過歐美少數幾個國家決定全球經濟體系,全球權力已從二次大戰後的G1或G7走向G20的多極世界。而旨在健全全球金融體制的巴賽爾協定Ⅲ,即是G20正式接掌全球經濟事務權力後,應對金融海嘯的重要回應。

第二部導讀

在多極世界,美國對全球經濟事務的重要性雖然逐漸減低,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美國的經濟規模仍然是全球最大,金融市場的縱深更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更重要的是,美元依舊是當今全球最重要的準備貨幣,因此美國債務的穩定性以及聯準會的貨幣政策不僅是美國的大事,更是全世界的大事。

本部將分別就市場最關心的經濟、政府債務以及貨幣政策三方面加以說明。其中,〈二次衰退疑慮震撼市場〉、〈失去民心後的政策選項〉以及〈美國就業法案真能帶領經濟走出低谷?〉將說明當前美國經濟狀況。〈美國債務歹戲尚未落幕〉則描述美國債務膨脹問題發展的來龍去脈。〈美化幣政策正式進入「量化寬鬆」時代〉、〈QE2退場之後〉以及〈柏南克的非傳統性貨幣政策〉更從柏南克尚未接手聯準會主席時的學思歷程,探索聯準會如何形成非傳統性貨幣政策,以及QE的實際操作,並說明QE該如何退場。

第三部導讀

很多人將歐債危機歸因於2008年金融海嘯時,PIIGS國家為應付經濟嚴重衰退,推出各種大規模的財政激勵措施,造成政府債務迅速膨脹至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解決債信危機須從強化財政紀律著手。

然本部想強調的是,歐債危機實有三個結構性問題,分別為貨幣一體化但放任各國財政政策、喪失匯率調整工具致成員國經常帳不平衡、PIIGS國家和德國生產力差距過大。若忽略結構性問題,任何方案都無法從根本解決歐債危機。令人擔憂的是,目前歐債危機更面臨金融體系出現信貸擠壓以及政府債務融通困難兩個迫切難題。因此,結構性以及迫切性將是我們檢視每一次歐盟高峰會各種紓困或解決方案的兩大方向。

截至2012年1月為止,歐盟推出的各種方案對處理迫切難題方面已經取得初步進展,但仍然無法完全根治歐債危機的結構性問題,在可預見的未來,歐債危機仍然是困擾全球經濟金融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第四部導讀

對上一代中國領導人而言,如何讓大多數的人民脫離赤貧是首要政策考量,而輸出中國低廉的勞動力、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是達到此目的的捷徑。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商品貿易輸出國,經濟規模更是全球第二大。此時單靠貿易快速擴張已無法維持中國快速的經濟成長動能,結構轉型成為這個世代中國領導人面對的最重要課題──中國必須導引過度傾斜於貿易生產的資源轉進消費與投資等內需活動。然而大船轉向必須是漸進的。本部將探討中國結構轉型的過程,並討論中國人行如何利用其匯率以及貨幣政策,調控轉型中的經濟,並據此提出當前中國經濟的三大風險。

〈中國印度差距在效率〉則探討另一個有趣議題。當前市場總將印度看做繼中國後下一個投資機會,甚至認為印度會複製中國成功經驗,成為另一個世界經濟強權。然而印度經濟雖然維持高速成長,但產業結構不均衡、政府效率低落,以及城鄉差距過大等結構性問題相當嚴重,如果結構性問題未能隨經濟發展得到改善,最終難免制約經濟成長動能。

第五部導讀

2010年底渣打銀行提出《超級循環報告》,指出2010年到2030年將是全球第三波超級循環。對於日本與亞洲四小龍而言,如何在第三波超級循環中維持競爭優勢是迫切的課題。其中,韓國與新加坡成功的發展經驗值得台灣學習。2010年台灣與中國大陸正式簽訂ECFA,為兩岸經濟更緊密合作打開大門,台灣如何利用這個契機,保持競爭優勢亦是決策者必須深思的議題。本部將針對這方面議題深入探討。

最後,〈日本強震對全球經濟投下變數〉主要檢視2011年3月11日日本強震對其以及全球經濟可能的衝擊。從文章中不難發現,儘管日本是全球資訊業以及汽車的生產重鎮,但長期以來因應日圓升值以及亞洲四小龍和中國的競爭,為保持產業競爭力,日本企業積極海外布局、分散工廠,因此日本強震對全球供應鏈的損傷仍在可控制的範圍,此策略思維實值得臺灣企業借鏡。

第六部導讀

本部的八篇文章將分別探討影響當前全球原物料市場的五個重要議題。前三篇鏡頭將轉向中東與非洲油田,點出當前國際原油價格之所以頻頻受到地緣政治影響,實有其歷史背景。而中國崛起後,以其政治影響力深入這些地區,更加大當地地緣政治風險。

〈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省思〉則點出,為滿足新興市場以及全球經濟發展所需,大油商紛紛將目光轉向難以開採的離岸油田。然而,在管制不足以及油商追求利益的考量下,疏忽了安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即是此時空背景下的悲劇。

〈國際指標油價何以有價差?〉及〈油價波動的揩油內幕〉兩文,主要解釋當代國際原油的定價機制,並描述大油商以及投機者如何利用此機制炒作油價。〈原油供不應求油價欲小不易〉則分別從基本面及地緣政治面出發,探討當前原油市場的狀況以及價格展望。

最後,〈靠天吃飯的穀物市場〉點出,天氣因素是影響穀物市場價格最主要的因素,隨著極端氣候發生機率明顯提高,穀物價格波動料將愈來愈劇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