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
主計總處公布第3季GDP的概估數字,成長率1.02%,遠低於8月中旬的預估,第4季的預估值同步下修,因而全年成長率由前次的預估值1.66%進一步下修至1.05%,距離「破1」,只有一步之遙。
至於何以致此,主計總處又遙指遠在天邊的美、歐以及對岸的中國,因為他們經濟復甦充滿不確定性,殃及無辜的池魚。該處專門委員更學步世界銀行總裁佐力克,強調台灣也跟全球經濟一樣,陷入「貧血式成長」,言下之意是,不待全球經濟脫離貧血困境,台灣也脫離不了貧血的泥淖。真的是這樣嗎?
此次主計總處大幅下修成長率,最根本的因素在於對出口衰退的情況更為悲觀;8月預估時認為全年衰退1.72%,此次則進一步下調為衰退2.5%,而且因出口前景不佳,已導致消費與就業急凍,使得內外俱冷。由此觀之,不到出口好轉,經濟難見曙光。但出口何日好轉?其轉機將在何處出現?
事實上,早在上半年我們就不斷警告,今年很可能不是保4、保3乃至保1,到年底之前我們真正會面對的可能是「保0」的局面。其關鍵不在歐洲,更不在美國,也不是中國經濟復甦「充滿不確定性」,而在於世界工廠正步履蹣跚,逐漸步上末路,正殘酷地斬斷台灣中、上游中間財出口的生機,進而扼殺台灣經濟成長的命脈。衡諸近來珠江三角洲一帶加工出口廠商大批移出、停業或轉型,而且情勢仍持續惡化,則台灣對世界工廠的出口豈有好轉的可能?除非我們從他處醞釀出推升經濟動能的新活力泉源,不僅今年會面臨「保0」的苦戰,明年乃至更往後都難期好日子重新回來。
明乎此,我們既無法幫對岸收回潑出的覆水,令世界工廠重生,無法逃避的問題即在於,新的活力泉源將從何而來?重振台灣經濟的血從何來?其實以台灣經濟成功發展半世紀所積累的養分與沃土,為台灣找出新的活水源頭絕非難事。問題卻在於,我們最缺有心人;其實從主政者到一般市井小民,都無奈地哀歎,當前經濟困境,找來神仙也一籌莫展。我們深不以為然。
經濟的活水何在?舉一個主政者常引用的事實即可概見。每當民眾指責政府施政績效不如人意,抱怨經濟情況惡劣,主政者就會辯駁:某某機構評比台灣的經濟競爭力名列亞洲前茅,某某機構又評比台灣的投資環境亞洲第一。這樣的雞同鴨講並非毫無意義;政府官員指出的是台灣擁有的主客觀條件如何優越,而民眾見到的則是,不論競爭力多麼高明,我們在國際市場節節敗退;不論投資環境如何優越,我們爭取外人投資在亞洲敬陪末座,民間投資也徒呼負負,經濟成長率乃屈居人後。
這個矛盾凸顯出一個事實:台灣抱著金飯碗在討飯!因而如何有效利用這個金飯碗就成了當務之急,也是讓貧血的成長血壓回升、活力充沛的關鍵所在。馬政府推出爭取台商回台投資是一道鑰匙,但說了一丈,行不到一尺,而且企圖心不足,每年只吸引1,000億投資,與數十萬在大陸台商相比,真可謂九牛一毛。另一道鑰匙就是嚷嚷了許久迄未見人下來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如果可以趕緊鬆綁,讓地方政府展開良性競爭,以台灣的優越投資環境,勝過仰慕已久的新加坡易如反掌。數弩齊發,國內外投資攘臂而來,乏人投資的困境也可立時打破。
只要用心揣思,點土成金的鑰匙所在多是,台灣絲毫不患貧血,反而會因為紛至沓來的大好機會應接不暇。問題在於,若官員不用心、政府不知所措,要如何讓他們改頭換面、打開心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