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2012

周行一:我所見到的台灣希望

台灣很小,小到在幾小時之間,任何一個團體就可以從南到北聚集一群人在總統府前抗議,儼然代表了多數人的意見;小到媒體的滲透度奇高,幾個記者寫的報導,或者幾個電視名嘴連續幾天的議論,就代表了民眾的聲音;小到民意代表的「代表性」超級大,在議會聲色俱厲地質詢時,讓人感覺他們才是「真正」的民意。

但是台灣其實很大,大到偏好的多元化程度難以想像,在台灣,全世界各種有名的口味都有足夠的食客群支持,街道塞滿了來自全球各種廠牌的汽車,更有絕大多數的台灣人,在各行各業、各個角落,默默耕耘,由於他們的努力,台灣今年在全球惡劣的經濟環境中,仍將創造超過百分之一點多的實質經濟成長率、物價穩定,通貨膨脹率低於百分之二、失業率低於百分之四點三。

這些人是我看到的台灣希望,他們不懂得上街頭,只知道低著頭努力讓自己的未來更好;他們沒有民意代表占據鎂光燈的優勢,也沒有記者的文采或議論的空間,更沒有名嘴犀利的口才或節目製作單位提供的材料,只能在親友間分享自己看法。

在木柵市場一條小巷中,老太太蹲在地上叫賣著自己種的青翠蔬菜,歲月抹不去她努力過的痕跡;在土城工廠中,作業員低頭專心裝配電子產品,不容許任何差錯;在屏東鄉下,學成歸國的年輕人帶著募集到的創投基金,輔導創業的年輕人;在台南的海鮮餐廳中,主廚五點就起床到魚市場尋找最新鮮的食材,至晚上十點鐘客人走了才能休息;在十字路口前,警察揮汗如雨指揮交通,川流不息的民眾似乎無視於他的存在;在彰化的教室裡,年輕教師正絞盡腦汁吸引學童的專注力;在晚上十一點的家裡,一位司長級的公務員仍在伏案批寫公文;是這些人讓台灣的明天更好!

在媒體、民意代表、名嘴的食物鏈中,一般民眾只是在食物鏈的最下層,可以被分化、操弄、影響的,而獲益者是食物鏈上層的民意代表,他們可以藉著激化民眾的對立鞏固選票。名嘴可以在電視節目中義正辭嚴地激發觀眾的情緒,催眠他們持續地觀看。電視台、報紙、雜誌因為聳動、誇張、鬆散的言論而增加收入。媒體、民意代表、名嘴就像是一個共生的利益團體,如果不重視自己的社會責任,就會成為社會沉淪的推手,而非社會進步的助力。

民眾希望這個利益團體,專業、客觀、正面、優雅地討論社會議題,而非業餘、主觀、負面、粗鄙地影響民眾。最近勞保基金可能不久會破產消息,延燒到退休公務員的年終慰問金是否該繼續發放,討論過程中,社會因為這種利益團體的不良表現,不僅撕裂社會大眾的互信,也引發了「向下看齊」的情緒,造成大家的福利、待遇、保障要向下一致調整的心態,長遠而言將戕害國家發展,減少適當的制度被客觀討論的機會。

在這種利益團體尚無法達到大家期待的水準前,我們應當穩住陣腳,相信國家的進步是多數誠懇、踏實、默默努力的民眾貢獻出來的,只要堅守崗位,理性思考與討論,不被這種利益團體負面影響,就能一起改善現狀。我們才是國家進步動力,台灣希望!

(作者為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系所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