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2012

登高 淡水河流域飄茶香

徐仲

我喜歡品茶,最好能在101大樓頂端。可以由高處俯瞰,指點遠近各個產茶鄉鎮,還可以由高處看看淡水河,畢竟有了這條河流,才有今天的台灣茶。好幾次我都以談茶之名,帶著外籍朋友登上高樓,在比畫間告訴他們,百多年前的淡水河更寬更廣。四周環繞的青翠丘陵,當年或許是茶園。

因為這兒的土質氣候很適合茶樹,因為台北盆地內有淡水河,所以當茶葉採摘製茶後,可以用船運,順著河流到淡水準備出口。於是在1869年,被稱為「台灣茶之父」的英國商人約翰·杜德(John Dodd),才能由淡水出發到美國紐約,以「福爾摩沙茶」之名,打開了台茶的國際知名度。

除了101大樓外,第二順位的品茶處是茶園。淡水河附近處處是茶鄉,或是坪林,或是三峽,我喜歡和茶農一同泡茶,有種特別的氛圍感受,聽他如何透過發酵或烘烤,將茶葉的苦味逼成甜,將澀味逼為甘。聽他談談今年的春雨夏日秋風冬陽,說著今年的茶業行情與國際趨勢,說著這個世道雖然充斥著咖啡和葡萄酒,但茶香依舊,因為有你和我願意品茶,茶韻自然長存。

但我很擔心,似乎願意品茶的人愈來愈少?

品茶不僅是喝茶,是透過茶飲進行一種微觀,分析滋味的轉變,感受啜飲間的心性,體會茶葉播散在水中的聲音,那是風雨土地和製茶者的合奏,那是台灣的鳴唱。

當茶飲不強調滋味,而是解渴或瘦身。當市面上出現許多冠著台灣茶之名,卻非產於台灣的茶品。當多數人習慣這種「現象」時,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在坪林的茶業博物館中,民國71年到96年的台灣茶業趨勢分析,茶葉的進口數字逐年升高,遠遠大於出口量,那差距高到讓我擔心台灣茶葉的未來。

因此偶有閒暇時,我會沿著淡水河畔的茶園走走,品上數杯台灣茶,然後期待著未來,在101大樓頂端會有間專業茶鋪,透過俯瞰,說說河流談談茶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