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社論
人有錢時不見得慷慨,但荷包扁扁時,對錢一定計較。近來台灣經濟低迷,大家對社會資源的分配正義也格外敏感,導致軍公教與立委等優惠待遇成為眾矢之的。但零星、暫時的修正徒增對立,且治標而不治本,政府應該以整體、前瞻的觀點,積極建立完整穩健的社會安全體系,以實現符合社會正義的資源分配制度。
相關爭議紛擾至今,勞工對社會資源分配不公的積怨不斷爆發;但軍公教也認為,身為雇主的政府片面更改福利約定,對他們並不公平。軍公教優於一般勞工的優惠與減免負擔措施,是在當年時空背景下的產物,但有些缺乏法源依據,有些扭曲整體法規結構,制定時又缺乏足夠民意與民主正當性,到了今天,當勞工連想調升一顆茶葉蛋的基本工資都不可得時,自然會對諸如退休公務員年終慰問金、立委多項補助等等深惡痛絕。
但行政院的因應態度,卻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個問題被挖出來了,就這邊刪一刪;那個問題被踢爆了,就那邊減一減。擠牙膏似的,擠一點修一點,哪裡被罵就在那裡應付應付,沒被炒出來的就不必給自己找麻煩。
其實,這哪裡只是年終慰問金或立委九A的問題?更大的結構性問題,是整個制度的偏斜,以及將國家資源撥予特定族群作為實質優惠的陋規。這讓不同職業群所得到的資源有天壤之別,當然會讓未受惠的民眾有強烈不公平感,一方面認定政府對自己有所虧欠,應予以彌補;一方面又對政府不夠信任,不相信政府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
結果到了今天,政府常常怎麼做都不對,給予民眾利益的政策被視為應然,換不到感激與肯定,要調漲一點費用就被罵到臭頭,因為沒有建立一個在資源分配上的超然公正地位,政府常會感受到民眾不斷的要求與敵意。當勞保、國保、農保似乎每個都不保時,民眾不會看到費率太低,而是看到軍公教老來無憂,自己卻老來無依,因此要政府也全面負擔。
想當然耳,由於制度本身不公平,不同職業的福利大不同,而且是由納稅人買單,自顧不暇還要付這筆帳的怨氣,使得政府要調漲任何費用,都很難說服民眾。結構扭曲在先,選舉考量在後,以致明知債務黑洞擴大,卻不敢硬起心腸漲價,有政治盤算者更不想當壞人,能拖就拖,把真正問題丟給後任去傷腦筋。
這既然是制度性的問題,歸根結柢,就要有制度性的解決。一個社會的人民如果拒絕付出,不要說公共事務難以推動,國家也不會有前進的動力,因為那是一個大家向內爭搶有限資源、而不是一起承擔責任、創造更多資源的社會。這樣的社會,如何能有可長可久的生命?
另外一個必須考量的因素,是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太快,已對社會安全體系造成危機。使用福利的老年人口大幅膨脹、支撐體系的年輕人數量減少,現今勞保、國保、農保等岌岌可危。國家資源是整體流動的,這裡用得多,那裡就拮据。當人口老化繃緊社會資源時,資源分配的過度歪斜,可能造成更可怕影響,衝擊到更多人的利益。
這個問題不能等,它是必定來襲的海嘯,我們今天不盡快作出最好的因應準備,將來就完全沒有救助自己的機會。而這個責任,毫無疑問的,必須由政府承擔起來,因為民間沒有這樣的國家資源與政策力量。軍公教、立委等等特別福利,應該納入為未來國家資源分配藍圖之一部分,依循一套合理的薪酬設計,而不是便宜行事的特例。
或許,連年選戰令現任的官員無心無力作長程的國家規畫,但任何執政團隊都須對國家的未來負責,否則就是有愧於人民付託。因此,政府應該盡快從整體觀點,評估未來的人口結構與社會需求,以及國家財政能力,逐步修改制度不合理處,重新對國家資源做合理而均衡的分配,建立一個公平、法治、永續的體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