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2012

告別網路喧囂 重返讀書懷抱

董福興
 
自從facebook大手筆以10億美金買下拍照App Instagram後,網站表現也大為翻修。文字再也不是主角,放眼望去,占最大空間的是一張張照片。這樣的內容也隨之出現:一張名人頭像或具有張力的照片,配合著名言或動人的故事,吸引你前往粉絲團按下「讚」。

然而,這位名人可能從未說過這句話,動人故事也可能是杜撰,且與照片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在資訊流動中卻吸引你的注意,且在心中留下記憶,甚至信以為真。

網際網路打破發表言論的高牆,帶來了Free—可以解釋為自由,也可稱為免費的各種內容。俗語說:「不要錢的最貴」。網路內容也是如此,容易取得、甚至主動送到你面前,不過要有辨別是非、探究來源的素養與能力,卻不是一件易事。相對之下,看似走向夕陽的書籍等印刷媒體,經過編輯等守門人把關,依然具備權威,並且值得信任。

近年隨行動載具興起一波創業熱潮,網站上提及創新的文章比比皆是,但若要能系統化理解,讀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所撰寫的「創新與創業精神」一書或許更為實在。台灣在線上書店與連鎖書店大量興起下,傳統書局數量逐日減少,偏鄉尤其如此。在讀者與書接觸的管道消失,網際網路內容取得更容易的狀況下,閱讀行為自然與印刷紙本漸行漸遠。

美國、日本電子書銷售額屢創新高的現象顯示:人們並非不願意讀書,甚至在狂亂資訊流中,更冀望讀到可信任的內容。只是這些資訊是否易於接觸、便於取得而已。日前蘋果隨發表iPad mini同步推出支援中文文字直排的iBooks 3.0版,iBookstore也開始接受出版商提供中文書籍,屆時將會大幅推進台灣電子書產業。出版商是否準備好讓出版品以電子書方式走進人們的數位生活,透過網路與大眾接觸、讓人們更容易購買,將是對迄今堅守在崗位上的出版人一大考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