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2013

2013年全球5大事件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吉迪恩•拉赫曼
每年年末,我都會試著草擬一份歷史事件榜單,列出過去12個月里在我看來最重大的五件事。我選中的2013年五大事件中有的也曾出現在2012年的榜單里。我想這不是因為我懶得動腦筋,而是因為敘利亞戰爭和埃及騷亂依然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標志性事件。也許,我還應該再次將中日間的緊張關系包括進來,然而它仍在緩慢發酵中,並未爆發。因此,今年我將暫時不提尖閣諸島(Senkaku,中國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紛爭。

那麽,就讓我們以一起具有全球影響的真正的新事件,為2013年的大事件榜單開頭吧:

1) 斯諾登爆料。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披露了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在英國國家通信總局(GCHQ)幫助下開展間諜活動的細節,這一爆料確實產生了全球性的影響。斯諾登最初是在香港露面的,他現身之際恰好就在美中峰會幾天之前。當時,奧巴馬(Obama)總統本打算在這次峰會上以網絡監聽的話題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軍。

接著,斯諾登去了莫斯科,令這一故事又與俄羅斯產生了聯系。然而沒過多久,斯諾登的爆料就波及全球。為抗議美國間諜活動,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Dilma Rousseff)取消了長期以來深受眾人期待的赴華盛頓國事訪問。而關於美國顯然監聽了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手機的爆料,也在德國引起了公憤。美國互聯網經濟的領軍企業谷歌(Google)和Facebook發現,由於自己捲入這一醜聞,業務面臨切實的威脅。最重要的是,斯諾登爆料迫使人們開始更加認真地思考信息時代意味著什麽,以及國家安全和個人隱私之間的矛盾。因此,這一事件很可能在未來多年影響公共政策和政治。

2) 美國縮減量化寬松。我關註的焦點是地緣政治,因此我的重大事件榜單通常側重於戰爭、政變和選舉。然而,全球經濟狀況正是以上所有政治大戲上演的背景,而最近幾年,全球經濟狀況一直深受美聯儲(Fed)史無前例貨幣政策的影響。量化寬松遲早要結束,而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到時候會發生什麽?最終,事實將證明伯南克(Bernanke)的“治療手段”是令患者恢復健康的神來之筆,還是會讓世界經濟像一個被剝奪了毒品的癮君子?2013年年中,美聯儲僅僅傳出“縮減”量化寬松的風聲,就引發了市場動盪。這種反應可不鼓舞人心。不過,美聯儲年底再次試著放出口風時,市場的反應平靜多了。美聯儲能否合理有序地“縮減”量化寬松,很可能在今後12到18個月里見分曉。其進展如何,將決定世界經濟的命運,也間接決定國際政治。

現在,2013年五大事件還剩下三件,而候選事件卻很多。個人而言,由於親眼目睹了加濟公園(Gezi Park)的抗議活動,我忍不住想把土耳其的騷亂列入榜單——這個月埃爾多安(Erdogan)和“葛蘭運動”(Gulen movement)之間的沖突又為這一騷亂增添了新的變數。然而,我們還不知道這一事件最終結果如何,或者它會對該地區產生什麽影響。因此,現在將土耳其騷亂列入榜單還為時過早。

任何全球性重大事件的榜單中,世界最大國家——美國和中國——發生的事件很明顯應該擺在極為重要的位置。然而,今年我將做一次例外。今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一會議完全有可能被視為中國經濟和政治改革的歷史性轉折點。然而,該次會議的高談闊論能否落到實處目前還不得而知。在美國,今年最大的政治事件有兩個,一個是美國政府關門,另一個是奧巴馬醫療改革執行不力。然而,美國政府又開門了——這一點不難想到。造成恐慌的醫保網站現在經過修復似乎也起死回生,因此,運氣好的話,該網站早先的故障可能只是技術故障,而不是美國社會改革的歷史性倒退。

另一件“無法過早下結論的”大事是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的政策突然出現自由主義傾向。米哈伊爾•霍多爾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和Pussy Riot樂隊成員分別被釋放都是好事,大多數觀察人士將之解讀成為索契冬奧會(Sochi Winter Olympics)做準備。這一看法可能是對的。但讓我們期盼普京在2014年採取驚人動作,將俄羅斯政治帶向更開放、更自由化的方向。

至於歐洲,我在安格拉•默克爾再度當選和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顯然最終謝幕之間舉棋不定。貝盧斯科尼是現代意大利的禍因,在為害這麽長時間之後,他終於在法庭上被判有罪,政治生涯可能由此終結,這很可能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但多少由於貝氏惡政的影響尚未根除,意大利如今已不再是真正的歐洲政治強國。相比之下,默克爾時代的德國再次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政治、經濟強國。

3) 所以,我選的第三件大事就是安格拉•默克爾再度當選。她開始第三個任期時,民調支持率之高,讓巴拉克•奧巴馬、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和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望塵莫及。對那些認為西方民主制度如今呈現出內在功能障礙的人來說,她的成功也是一記回擊。我希望,2014年,這些溢美之詞不會成為對默克爾的詛咒。

中東局勢繼續占據媒體頭條。與伊朗達成的初步核協議可能會被證明是一件極具歷史意義的事。但我們還不知道協議前景如何——所以我沒把它選為今年大事之一。

敘利亞戰爭目前已致超過10萬人死亡,絕對有理由進入年度大事榜。但敘利亞是否出現了某種值得一提的特別趨勢?如果化學武器的使用導致了西方軍事乾預(差一點兒變為現實),會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件。相反,我認為更重要的事件是:

4) 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東山再起:在盟友俄羅斯的斡旋下,敘利亞政府同意銷毀化學武器,這授予了阿薩德“國際社會對話參與者”的身份,產生了一種強化其地位的惡劣效果。同時,戰場態勢似乎也鞏固了阿薩德政權,至少在宣傳戰方面是如此。西方社會原來對阿薩德的殘忍手段感到恐怖,現在也對聖戰主義者在反對派運動中不斷坐大感到擔憂。盡管美國仍堅稱,阿薩德下臺是任何政治解決方案的前提,但此前不可想象的一種情形——即戰爭結束後,阿薩德擔任仍稱為“敘利亞”的殘缺不全的國家的總統——現在明顯成為一種可能。

5) 埃及政變:我認為,我現在可以接受如下說法: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在埃及被推翻——盡管此事深得民心——真的是一場軍事政變。誰也不知道,塞西將軍(General Abdel Fattah al-Sisi)等人的上臺,是否標志著始於前總統穆巴拉克(Mubarak)被罷黜的政治動盪會告一段落。但我確信,埃及政變意味著一個夢想告一段落——最大的阿拉伯國家以及整個阿拉伯世界向自由民主轉型的夢想。

正因如此,埃及局勢連續第三年進入我的年度五大事件榜。但願,2014年我能往榜單裡加入一些好事:伊朗核協議、美國經濟復蘇、中日緊張局勢緩解、阿以和平協議,以及英格蘭隊問鼎巴西世界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