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2013

文化差異需要全球變通力

英國《金融時報》 麗貝卡•奈特
20世紀90年代末,還是研究生的安迪•莫林斯基(Andy Molinsky,見右圖)曾供職於波士頓的一家中介,幫助俄羅斯移民在美國找到工作。俄羅斯求職者的素質不錯,但他們在面試時總感覺不自在。他們雖然知道典型的美國招聘面試需要遵循的文化習慣,例如微笑、有目光接觸、和對方輕松地閑聊,但他們發現自己很難做到這些,因為這些與他們深受本民族文化影響的行為方式是抵觸的。

如今,已是馬薩諸塞州布蘭迪斯國際商學院(Brandei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組織行為學副教授的莫林斯基,致力於在剋服工作環境中的文化認同障礙方面,做出更多探索。他的新作《全球變通力》(Global Dexterity,哈佛商學院出版社出版)旨在幫助管理人員學會在國際環境中如何進行文化轉換和調整。

何為全球變通力?

全球變通力是在不同文化間調整行為方式、但同時避免迷失自我的能力——融入但不喪失自我。當你行走在一個國際文化的環境中時會發現,按本國文化做事情的方式,與你在新的文化中應該遵循的做事方式是不同的。這種情況可能出現在如何向投資者推銷你自己、如何激勵員工,以及如何進行業績反饋等問題上。


為什麽全球變通力對今天的管理人員來說是一項“重要技能”?

人們為了做好工作而需要做的每件事,都可能在不同的文化中有所變化。因此,需要的不僅是辨別和理解這些差異的能力,還有相應地轉變和調整行為的能力。如果你不具備上述能力,則可能面臨行動無果的風險:你將不能完成個人或公司的目標。

舉例說明

拿我的一個來自北京的MBA學生為例,他準備參加一次校園商業社交活動,其中有他潛在的雇主。他知道有必要表現出美國式的強烈自信,並積極自我推銷。他也知道美國人會公開吹噓自己的經驗成就,並且不會對潛在的雇主畢恭畢敬。但這與他從小就根植在腦子里的尊敬權力的意識是相抵觸的,因此,調整行為對他確實是一個艱難的挑戰。一些國際學生曾對我說,他們躲避參加招聘會,因為那裡讓他們很不舒服。

如何掌握全球變通力?

要領在於形成一套對你有效的特定行為方式。有時它要求你避免某些行為,有時則可能只是語言調整這類小的改變。舉個例子。在俄羅斯,咨詢公司內部等級森嚴。你不需要主動爭取加入項目,而只需要被動地被安排進項目里。一個俄羅斯學生意識到,她的美國同事在不斷通過毛遂自薦的方式來爭取各種機會,而她卻在慢慢失去最好的項目。但對她來說,告訴老闆“我很願意做這個項目”是太困難的事了。她的解決辦法是,調整語言,用提問的方式說:“對這個項目,我能幫上什麽忙嗎?”

是不是有些人的變通能力更強?

有些人天生就有比別人更強的社交能力,以及對不同社會和文化的適應能力。但很多人並不能輕松地做到這些。我堅信,任何人都可以學習這些能力。這是一種經驗;全球變通力不是天生的。

在這方面商學院是否有個機會沒抓住?

許多商學院設立了短期的浸入式學習之旅,它們認為:“我們是國際化的商學院,我們把你送到國外去。通過耳濡目染的影響,你會從其他文化的人身上學到東西。”這是很好的第一步,但出國並沒有讓人們具備成為有效的全球領導者的能力,因為它缺少框架或工具。我們需要讓人們更敏感地意識到這些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