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
很多成功的人並不幸福,為何會如此?哈佛商學院教授霍華.史蒂文生(Howard Stevenson)深究了,他也因此改變自己對人生經營的態度,甚至,在瀕臨死亡的那一瞬間,他可以這樣告訴自己:「我,沒有遺憾!」
今年72歲的霍華.史蒂文生,是第一個在哈佛大學商學院談「創業」的教授,「創業家精神」一詞是被他所定義,《富比世》雜誌譽為「創業家之獅」,巴西的首富李曼、瑞士第二大富豪魏斯和英特爾、蘋果投資人洛克,都是他的學生。
1982年,他與其餘三個商學院教授合夥創辦投資公司Baupost,今日,該公司總資產超過294億美元、全球第11大避險基金;他也是哈佛校內最成功的募款人,最高紀錄是募集高達6億美元的慈善基金。
2007年,史蒂文生在校園停車場心臟病突發,與死神擦肩而過,之後,學生賽諾威將他在瀕死後的體悟,與其多次對談整理成《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天下出版)一書,堪稱哈佛版《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
有意思的是,史蒂文生在接受《商業周刊》獨家越洋專訪,談起這段瀕死遭遇時,他是這樣想的:「死亡對我沒有影響,因為我的人生沒有遺憾。」會這樣說,是因為他發現,經營人生跟經營事業不同,前者要幸福,「關鍵在於不要要求各方面都拿A,80分就好,但是不能有零分;求圓滿,不求完美。」
談成功意義》球,不在於拋多高
而是要不漏接任一顆球
2001年,911事件之後,美國商業界瀰漫著反思氣氛,開始檢討「成功是什麼?」這氛圍刺激史蒂文生耗時三年研究調查,結果發現成功的背後有四種要素:
一、成就:我該如何達成外在目標,金錢、權力、名望;
二、快樂:對自己和對生活是否滿意;
三、意義:我做了什麼可以幫助別人,而別人也覺得這很重要;
四、後世影響:我現在做的事情有哪些會在我死後繼續留下來。
有趣的是,因為每一種成功背後牽涉的要素不同,彼此經常互相牴觸。他發現,許多社會上認為成功的人,不是過度專注單一形態的成功,就是不滿足的追求各種成就,因而放棄幾項要素,最後人生不幸福。
史蒂文生認為,每個人都該像雜耍小丑,人生要拋接這四個球,重點是不要光想著把球拋高,而是不要讓其餘三個掉到地上;他說,「那些互相牴觸的人就是只想把其中某樣拋得很高,結果漏接其他的球,最後充滿遺憾。」
史蒂文生也差點因此漏接人生的球。
1982年,史蒂文生同時身兼公司總裁和哈佛教授,事業如日中天,相對分散對家庭的注意;幾年後,第一任太太不滿他疏於關照,離開他和三個兒子,婚姻告吹。突然成為單親爸爸,史蒂文生面臨公司、學校和家庭三頭燒;最後他選擇放棄千萬年薪、辭去總裁,將心力投入家庭,也因為當年他選擇拋開成就的球,救起快樂的球,與兒子是無話不談的朋友。
「世界不會朝著你所想的方向走,因此縱然壞事發生,也可以做出好的決定,」史蒂文生說:「離開管理職,對自尊和荷包都很傷,但是跟從小孩身上得到的情緒價值相比,實在微不足道。」
談八分滿人生》幸福,不是得過且過
是把資源圓滿分配整體人生
「你希望別人在喪禮上怎麼說你?」這是史蒂文生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自問的問題,並由此反推規畫自己人生的每個階段。當你想清楚這點,才會更勇敢的做出人生取捨。因為,八分滿的幸福不是得過且過,而是,要學會把人生資源分配在自己整體的人生,過得更和諧與完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