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物價普跌逐漸成為市場擔心的主要問題,因為這會讓人聯想類似大蕭條和日本失速20年的嚴重且揮之不去的經濟衰退。全球主要央行近些年使用了五花八門的寬鬆貨幣政策來對抗衰退的影響。
如今,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股市不振和國債收益率下滑的種種新跡象表明,通縮風險尚未走遠,特別是在投資者有時顯得狂熱的眼中。在這些威脅逐漸浮出水面之際,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簡稱:美聯儲)正行進在本月退出購債計劃的軌道上。購債計劃是美聯儲對抗價格下跌的主要工具之一。
通縮問題在歐洲和日本尤其明顯。在這兩個經濟體中,決策者都在努力想方設法對抗十分緩慢的經濟增長。
然而,近期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表明通貨膨脹率下行壓力——如果不是全面通縮的話——可能成為一個更廣泛的現象,而且會對美國和新興市場這樣的經濟體產生一些好壞參半的影響。
投資者對于全球經濟的擔心情緒似乎在周三集中爆發。當天,歐洲股市走低,歐洲斯托克600指數跌3.2%,至去年12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國股市雖然收復了深度下跌的失地,但是仍連續第五個交易日收盤走低——繼一度下跌逾450點之后,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收盤跌173.45點,至16141.74點,跌幅1.1%。
與此同時,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至2013年6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2.091%,而且較今年開年下跌了近1個百分點。德國的債券收益率也觸及了新低。原油價格進一步下挫,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合約價格跌至每桶81.78美元,為2012年6月份以來的最低點。
通貨緊縮相關擔憂在歐洲尤為嚴重,使用歐元的18個國家上個月的同比通脹率觸及了五年低點0.3%,遠低于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略低于2%的目標。
在通脹率如此低的情況下,讓整個歐元區陷入通貨緊縮不需要很大的沖擊(例如德國經濟疲軟或烏克蘭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一些歐元區國家,如意大利,已經傾向于通貨緊縮。即使歐元區以外的國家也感受到了壓力。瑞典統計局周二表示,上個月消費者價格較上年同期下降0.4%,8月份為下降0.2%,遠遠低于央行2%的目標。
哈佛大學教授、原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行長斯坦(Jeremy Stein)接受采訪時稱,歐洲的通貨緊縮風險確實令人擔憂。對于決策者而言,適當的方法就是大膽一些。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Mario Draghi)曾在6月和9月份針對通貨緊縮風險采取行動,推動央行每次都將利率降至紀錄低點——包括商業銀行在歐洲央行的存款利率降至負值——并公布了新的銀行貸款及針對資產支持證券和擔保債券的資產購買計劃。
但對于采取更多重大舉措還幾乎沒有共識。所謂重大舉措,是指像美聯儲、英國央行和日本央行那樣,大規模買入政府債券以增加貨幣供應量。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Weidmann)曾暗示他反對這樣的債券購買,魏德曼稱政府和企業的借款成本已經極低,政策不會產生明顯效果,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的其他成員似乎也贊同這一觀點。
法國和意大利等遇到困難的經濟體面臨一個艱難選擇:是采取進一步財政緊縮措施來收窄預算赤字,給經濟帶來更大阻礙,還是無視歐盟要求降低赤字的預算規定(可能會損害它們在歐洲的信譽)。
與此同時,日本近期已開始刺激經濟持續增長,繼多年來在通縮水平左右搖擺之後,該國通貨膨脹率終於升至1%上方。不過,由於日本為控制政府債務激增而在4月份上調消費稅,導致經濟增勢放緩,近幾個月來該國通貨膨脹水平再度減速。許多私人經濟學家預計今年日本通貨膨脹率將回落至1%下方。
日本官員目前須決定是否繼續推進另外一項消費稅上調計劃,因為這可能會進一步阻礙經濟增長。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也在考慮是否需要推出更多刺激舉措。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去年實施了新的資產購買計劃,以期扭轉二十多年來的通貨緊縮局面,並承諾會一直實施這項計劃直到實現2%的通脹目標。
美國面臨的情況與歐洲和日本截然不同。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在今年早些時候就一直在朝著美聯儲2%的目標邁進,但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及美元走強影響,美國通脹水平面臨下行壓力。美國勞工部週三公佈的數據顯示,9月份美國生產者價格下降。本月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挫之勢可能會加劇美國的通脹下行壓力。
不過,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也並非全是負面影響。首先,此輪跌勢在一定程度上是受美國能源產量激增影響,而並不僅僅是全球商品需求不振所致。此外,汽油價格下跌對於美國消費者而言有利:據汽車機構AAA的數據,汽油價格每下跌1美分,美國家庭收入就將增加10億美元,目前汽油價格已較上年同期下跌了13-17美分。
Jon Hilsenrath / Brian Blackston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