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2015

為什麼今年一定要升息?葉倫有口難言明

即使第一季經濟表現難看,Fed依然暗示今年必然升息。為何Fed要營造出非升息不可的氛圍?無非是三次量化寬鬆政策的世紀大實驗後果難料,不能不趁勢調整。

梁國源

「是六月?還是九月?」這是去年年底以來,市場預測美國聯準會(Fed)升息時點的兩大派別。
兩派遵循Fed「依經濟數據而定(data dependent)」的規則,各自推論最可能的升息時點。於是,在美國商務部公布今年第一季GDP僅○.二%之後,市場便認為九月派較有勝算,導致美元指數從九六,快速貶值至九四.六。

然而,在GDP數據公布的三個半小時後,Fed發出會後聲明稿強調,近期經濟數據疲弱與物價低於目標值,大多是受到季節性寒冬、西岸港口的罷工行動等暫時性因素拖累。隨著時序推進,不只這些阻礙將消散,更預期第二季起的美國經濟會持續好轉,通膨也會朝二%目標值邁進。

亦即目前並沒有讓Fed必須承諾維持低利率的充分條件,因而對六月起的每次會期是否升息,仍保持開放的心態。聲明稿一出,雖讓六月派奪回些微關注,美元指數也旋即反彈至九五.二後維穩,卻使市場更持續重壓九月升息。

只是,若將這場升息時點壓寶戰暫時擱下,重新審視Fed會後聲明,不難發現其讓數據說話之外的意圖。

嚴格說來,美國第一季經濟表現遠不如預期,還深受美元太過強勢,衝擊出口表現、油價續處低檔,使石油業相關投資大減,以及勞動市場改善有限等非暫時性因素的影響。Fed卻未對此多著墨,經濟展望的看法甚至完全維持前次觀點,並表明未來經濟的上行與下行風險相當,既暗示市場應以平常心看待近期經濟數據的疲軟,也再次傳達出今年必然升息的訊息。

為何Fed要營造出非升息不可的氛圍?無非是三次量化寬鬆政策(QEs)這場世紀大實驗的後果難料,不能不趁勢調整。因此,Fed極盼重回中性政策利率水準(neutral policy rate),並讓過度膨脹的資產負債表瘦身至QEs前水準。

畢竟,如此長期的低利率、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已嚴重扭曲許多商業模式的操作、使退休基金與銀行業飽受衝擊,更導致股債市及房地產市場異象頻仍。

換言之,在Fed未明說的意圖下,若未來三季美國經濟數據改善,符合主席葉倫(J. Yellen)心中「儀表板」的預期而展開升息,自是好事一件;但要是勞動市場仍低迷,卻因物價上揚而被迫升息,則Fed與市場之間依經濟數據而定的共識將出現裂痕,雙方對貨幣政策看法也可能分道揚鑣。
屆時,已處於泡沫邊緣的金融市場,恐將迎來一場驚心動魄的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