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2013

達沃斯論壇關注學習方式新動向

紐約時報


瑞士達沃斯—她可能並非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最年輕的演講嘉賓,然而12歲的卡蒂嘉·尼亞茲(Khadija Niazi)的確俘獲了聽眾的心。

數百名穿着考究的與會人員聚精會神地聽着這位來自巴基斯坦拉合爾的尼亞茲女士介紹她學習大規模在線公開課程(即MOOCs)的經歷。而這種在線課程正迅速地在全球傳播。
一流大學的教授在不斷雲集於MOOCs這個平台,尤其是斯坦福大學(Stanford)、哈佛大學(Harvard)、麻省理工學院(MIT)、耶魯大學(Yale)、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和杜克大學(Duke)的教授。

尼亞茲目前所上Udacity和Coursera的課程都是免費的,這兩家公司是這種新型教育課程的最早的提供商。她最近的興趣是天體生物學,因為她痴迷於UFO,並希望成為物理學家。

教育一直是當年度頭腦風暴盛會的話題之一。但這一次,很多與會人員可能已經察覺到為何哈佛大學校長德魯·吉爾平·福士特(Drew Gilpin Faust)將在線課程描述為“備受關注”。

MOOCs的迅速崛起是其中一個原因。例如,斯坦福大學的Coursera僅開設了幾個月,如今已擁有214門課程,吸引了196個國家的240萬名學生。

座落於硅谷的斯坦福大學一直是很多知名技術公司的搖籃,可能名氣最大的莫過於谷歌(Google)。然而,人們對最終能否出現支撐在線課程的商業模式仍存在疑問。到目前為止,這些課程往往都是免費的,而這些公司如同置身於全球測試營銷階段。

儘管這些公司的願景是為上千萬從未接觸過此類水平課程的人提供深造的機會,然而,這裡也存在着很多其他懸而未決的教學問題——這些課程可以教授人文學科,甚至給創意性的寫作打分嗎?

斯坦福計算機科學教授達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說:“我們不知道下一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會出現在何地。可能她就住在非洲的一個小村莊里。”達芙妮和她同事安德魯·吳(Andrew Ng)於去年春天創建了Coursera公司。

另一位計算機科學教授塞巴斯蒂安·斯朗(Sebastian Thrun)於2011年秋季注意到,超過16萬名學生註冊參加了講述人工智能的在線課程。他隨後創辦了Udacity,在斯朗看來,這種學習方式將最終可能為美國甚至其他西方學術院校帶來顛覆性革命。

在尼亞茲演講結束後的討論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前任校長勞倫斯·H·薩默斯(Lawrence H. Summers)表現出了較為審慎的態度。但他承認這種課程的潛在效應“擁有巨大變革性”。

但他同時表示:“在線課程對美國學生來說只佔了微不足道的地位。還需要下很大的氣力。”

數字技術的早期投資人彼得·蒂爾(Peter Thiel)表示,在線學習意味着,最好的教授最終將有必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與學生一對一的教學上。

這也是蒂爾和其他人強調精英學府將仍然存在的原因之一。這些學府是長期研究的孵化器,對於大多數重大發現有着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福士特在採訪中也強調了研究和新理念的作用。她說,公司是創新的寶貴發源地,但是“他們卻受到了季度財報和股價的牽制。”

她還說,大學拓展思維和研究的方式“可能是捉摸不透的,也可能是潛移默化的”。但是,每當新的博士後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或本科生就讀哈佛之類的大學時,不管是實體大學還是虛擬的,這總會創造累積效應,帶來智慧和經驗的日積月累。

富於進取的學術機構在創建在線課程方面走在了前沿。例如,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於去年合作創辦了Edx,免費提供這兩所大學的在線課程。約75.3萬名學生註冊加入了Edx。就學生的國別而言,排名前十的國家包括印度、巴西和俄羅斯。

俄羅斯新成立的斯科爾科沃科技研究所(Skolkovo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官員也來到了達沃斯。該研究所又稱Skoltech,它聘用了長期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的教授愛德華·F·克羅利(Edward F. Crawley),以幫助該研究所與世界其他研究機構進行競爭。該研究所已迎來了首批75名研究生。

中國最好的大學也在宣傳其課程,雖然中國的學術界人士表示,除了北京和上海的知名高校以外,中國側重於機械式學習的教育方式仍無法與西方側重於互動式學習的教學方式進行競爭。

科勒博士表示,研究生教育的價值正在迅速變化,而且與學習的地點無關。她說,“前人曾認為,在大學學到的東西會影響你的一生,但這種想法已經落伍了。”她還說,15年後,在大學學到的東西將會“過時”。

包括牛津(Oxford)和劍橋(Cambridge)在內的英國頂尖學府同樣在嘗試在線課程。這些學校也在達沃斯宣傳他們的在線課程。

由於政府資助是歐洲院校重要的經濟來源,因此,牛津大學校長安德魯·漢密爾頓(Andrew Hamilton)和劍橋大學校長里扎克·波利斯維奇(Leszek Borysiewicz)都強調,保持研究的長期性是當務之急。

波利斯維奇表示,在醫學界,從新想法誕生到臨床應用一般需要17年的時間。

因此這要求學校具有長遠的眼光,一如這兩所大學所刻意採取的精英招生政策和所具有的研究實力,而正是這些政策和實力確保了英國這兩所頂尖大學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中一直躋身於世界最優秀大學之列。

但是在斯坦福,科勒博士才思考了不過幾天的時間,而不是幾個世紀。當被問及Coursera的商業可行性時,她列出了三種可能的收入來源:為學習完整的課程,學生可以選擇性地支付較低的費用(例如59美元);小型學院通過支付授權費來使用知名學府製作的課程;僱主通過為員工購買課程來填補他們的知識鴻溝。

當被問及每種模式的可行性時,她說:“兩周之後再來問我吧。那個時候,學生選擇性付費的註冊模式將會結束。”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3年1月28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