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013

「非凡的公僕」

盧世祥
他是二戰英雄,得過勳章,且文武兼修,出書全國暢銷,拿到普立茲獎。他風度優雅,口才絕佳,以辯論贏得選戰,以演說打動人心,以具體作為落實民權與和平。他出身世家,年輕出任公職,擘劃長遠,帶領國家克服挑戰,鞠躬盡瘁,在位雖僅一千天,半世紀後仍長留去思,被大多數國人視為歷來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被歐巴馬推崇「非凡的公僕」

他是約翰.甘迺迪(John F.Kennedy),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五十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三日遇刺。

從各方追念的報導看來,人們對他被暗殺事件和緋聞興趣仍在,但有關這位歐巴馬所推崇「非凡的公僕」為人、政治資產和影響的探討,或更有新意。畢竟,很多美國人仍被他所代表的理念、熱情和希望所鼓舞;而政治明星的年輕總統在任以悲劇收場,更形塑他殉難者角色。

甘迺迪最為世人所熟知的,是他不向蘇聯和共產主義挑戰低頭。就職時他強調︰「我要讓每個國家知道,無論他們對吾人抱持善意或敵意,為了確保自由的延續和勝利,我們不惜付出任何代價,承擔全部責任,面對一切困難,支持所有朋友,對抗各方敵人。」一九六三年古巴飛彈危機「驚爆十三日」,他堅定立場,化險為夷,美蘇建立熱線,後來還簽署禁止核試協議。

他激發公民、特別是年輕人的理想和熱情,且提供實踐的場域。甘迺迪就職時呼籲公民「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他創立青年和平工作團(Peace Corps),號召青年服務國家社會,照亮世界。多年來,有二十萬美國青年到一百三十九國服務,充實了人生經驗,也協助後進國家的教育、農業、醫療和建設,實質增進人類和平。

他包容平衡。競選總統,邀請黨內最主要對手詹森為搭檔,儘管詹森初選曾中傷他。內閣組成以年輕幹才為主,「內舉不避親」任命弟弟羅伯為司法部長雖遭批評,重要的國防部長和財政部長都用不同黨的一時之選。也由於包容平衡,甘迺迪是第一位天主教徒總統。

甘迺迪讓國家充滿活力和朝氣

他放眼未來,讓美國偉大。甘迺迪認為,人人權利平等,明載憲法,攸關道德;美國終止公然種族歧視的「一九六四年民權法案」,是他和金恩博士分進合擊的成就。他訪問西柏林,指柏林圍牆是共產主義失敗的例子,因為它「把人民用牆圍起來」﹔「我是柏林人」(Ich bin ein Berliner)的演說感動了當地人和自由世界。他任內進行水星載人太空任務,為後來的登陸月球奠定基礎,也為美國開拓新境界。他有名言:「我們選擇登月或其他事情,不是因為它們容易,而是充滿挑戰。」

甘迺迪當總統時日雖短,英雄與明星兼具的光芒,激發民眾的熱情和想像力,把國家和世界變得更好的理想,感召了一代人,國家充滿活力和朝氣。正因如此,多年來「假如他沒被刺殺,世界將會多麼不同?」仍是許多老一輩美國人的想像話題。

甘迺迪當然不是政績樣樣好,他的經濟施政就不算高明,財政赤字尤受批評。五十年後從台灣看甘迺迪,不能不強調他做為領導者的特質,這不但是台灣政壇的稀有元素,亦為掙脫當今困境之所急需。

首先是甘迺迪面對外來挑戰的堅定不移。今天的台灣,面對中國併吞威脅,情勢遠甚於冷戰時期美蘇對抗,我們的總統不但做不到「為了確保自由的延續和勝利,不惜付出任何代價,承擔全部責任,面對一切困難」以因應,還很阿Q地以「休兵」等方式製造「兩岸和平」假象,自我麻醉。面對威脅,堅定才能挺立,獲致和平;軟土只有被人深掘,國家尊嚴主權逐步流失。主政者卻反其道而行。

其次,甘迺迪以理想、熱情、朝氣帶動人民,使國家走向新境界。台灣經濟產業轉型不順,近年陷入沉悶甚或悲觀,年輕人前景特別艱難。主政者理應提出願景,以理想和夢想勾勒簡潔有力的目標,以有效作為求其實現;甘迺迪的和平工作團、新境界,大都如此。台灣卻因主政者只喊口號,「六三三」、「黃金十年」等官樣文章不但激發不起共鳴,且因毫無執行力而淪為口號政治,以致社會暮氣沉沉。

台灣的主政者「照鏡子找人」

知人善任是領導統御基本修為,總統職務絕非一人所能做好,需要堅強的幕僚和閣員組成執政團隊。相較於甘迺迪的包容平衡,我們的主政者總是「照鏡子找人」,圈子狹隘,同質性甚高,且決策不透明,「層峰」常越級指揮,施政無能傲慢是必然後果。

最重要的,甘迺迪讓美國偉大,台灣卻因總統選錯人而卑微渺小。六年來,我國民主人權法治並無長進,國際競爭今不如昔,民生經濟困頓,國家安全、尊嚴和自主性因對中國的「叩頭」政策而流失。美國人至今感嘆甘迺迪在任太短,台灣許多人卻期待當今總統不要歹戲拖棚;領導人稱職與否,具體見諸民心向背。 (作者是資深新聞工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