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2013

打破公務體系學歷迷思

戴肇洋
我們的行政團隊平均學歷全球最高,我們的公務人員平均學歷也是不遑多讓,其中具有博、碩士學歷人才,有如過江之鯽,在工作上理應有所一番作為,為國為民提供最佳服務。

然而,為何近年以來政府所推動的公共政策或行政措施荒腔走板,往往與社會各界之需求有所落差,導致許多企業反彈,甚至引發民怨?

先從閣員背景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其平均學歷不斷提高,早已領先全球,其中許多來自名門大學學者。儘管這些學者閣員在學術領域上的表現,或是在教學工作上之貢獻,但是政府行政工作所涉及的層面頗為廣泛與複雜,需要進行內部橫向溝通與整合,這些卻又是自視較高與主觀頗深的學者閣員所面對的罩門。

另一方面,受到現行服務年資無法銜接限制之下,通常採取短期3至4年借調模式,均讓少數學者閣員在參與政府行政部門工作之同時,始終存在任期屆滿返回學校心態。

在此一情形之下,我們似乎難以期待這些學歷頗為傲人的學者閣員,能夠無私地投入規畫長期較具有前瞻性或突破性的公共政策。

公務人員體系則存在「官大學問高、位卑意見微」心態,尤其在現行文官體系升遷制度不夠完善,以及專業訓練模式錯誤扭曲下,導致部分公務人員任事體會旨意,照章辦事不敢直言,更別奢求其對於業務工作提出創新改革構想,進而研擬具體可行長期策略規畫。

此外,甚至有少數的公務人員將承辦業務的小型計畫委託教授執行,獲致進修機會,取得與其工作不太相關之學歷,加上在長官關愛眼神下,得以順利升遷;或是透過內部短期訓練課程,取得轉任資格,藉此搶占其他類別高缺職務,往往讓許多積極努力忙碌無暇進修或毫無顯赫背景的公務人員,難以獲致升遷,久而久之,造成有權勢者年少得志、無關係者久蹲其位。

此一現象之下,我們似乎無法期待少數以「學歷」掩飾「專業能力」的高階公務人員,能夠奉公致力提出較符合社會各界需求或增加民眾有感之行政措施。

平心而論,我們並非否認具有學術素養學者對貢獻國家的熱忱,而是希望政府能夠以全方位及多元化的思維,積極延攬社會各界具有實務經驗專業人才投入行政團隊參與政府工作。

另一方面,我們更加肯定許多專業公務人員對服務民眾之心力,同時期待首長必須捨棄其是否具有傲人學歷、顯赫家世、社經豐富等心態圈養班底,以大公無私的思維,採取階段式專業知識的充實、全方位部門輪調的歷練、差異化綜合評估的考核等做法擴大培育優秀公務人員,此乃國家永續發展關鍵所在。

(作者為台灣綜合研究院研究員兼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