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2014

大馬紀行

王丹

檳城晚上的演講遇上狂風暴雨,不過還是來了一百多位聽眾,包括六、七個當地的議員。如前所述,對於演講的主題「文創」,我沒有什麼深入的心得,講了一番做為一個旅行者,我對檳城的期待之後,就在主辦方的默許下,重新回到大家期待的,也是我駕輕就熟的主題──社會運動與民主上了。在大馬,民主運動的浪潮剛剛開始,看得出來,很多年輕人對中國的八九民運,對台灣的太陽花學運等外部世界的經驗,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很遺憾地,雖然我很想跟大家進行充分的交流,但是由於我凌晨4點多就起來趕飛機,長途跋涉加上轉機,這一天下來太累,緊接著又演講,導致頭昏的老毛病復發,勉強堅持到最後,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活動結束後,我與從台灣陪同我前來的兩名助理,以及現在回到大馬工作的前助理,一行四人深夜出門,找地方消夜,結果讓我們找到了一個非常在地化的夜市,讓我真正深入到了檳城的生活中。

這是一個傳統的夜市。一片停車場一般的空地上,居中一座巨大的帳篷,周圍是彼此相連的攤位,各種馬來西亞小吃,也有萬國料理,讓人眼花撩亂。與台灣的夜市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帳篷前面有一個舞台,有不知道哪裡來的歌手在表演,也有主持人串場。三三兩兩的食客,也有不少外國背包客,點幾道小菜,要一打啤酒,在夜深後微涼的夜風中看著台上的歌手與主持人打情罵俏,或者隨著歌曲的旋律輕輕打著節拍,十分地愜意。

令我頗為意外的是,台上的歌手演唱的歌曲,大多是港台老歌,顯示這個場合的流行歌曲的進度,還停留在1980年代。不過在場的絕大多數都是年紀在四、五十歲以上的華人,包括我在內。對於我們來說,這些當年的流行金曲都是百聽不厭而且承載了我們的無限青春,所以我完全能夠融入情景,也跟著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來,剛才演講尾聲的勞累瞬間一掃而光。其實不僅是在大馬,包括美國很多中國城,在流行歌曲方面,進度都差了大概十年左右。不過對於喜歡老歌的我來說,這正是異國的中國社區吸引人之處。

我那幾個助理沒有一個超過廿四歲的,對於我興奮地隨之哼唱的歌曲茫然一無所知,對我的High的情緒也無法感同身受,僅僅憑藉職業道德,陪著我在涼涼的風中,一杯杯喝下沁涼的啤酒,陶醉在週末夜社區生活的小確幸中。這是我最喜歡的旅行:真正的在地普通生活場景,完全地融入進來,彷彿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十幾年。

這一瞬間,我找到了預先設想的南洋風情的一部分:漂流在外的家鄉情懷,在故鄉的流行歌曲中抒發──雖然已經過時;中華文化的痕跡在異國的土地上掙扎著生長,盡力維持舊貌做為一種溫暖,但是又因為已經離開故土而天然地散發出惆悵和淡淡的思念,雜亂吵鬧的環境烘托出的家一般的放縱,以及在這種放縱中體現出的放鬆。

尋根,始終是一個令人迷戀的文化課題。到大馬的第一夜,我就彷彿觸摸到了這個文化課題的觸手,它牽引著我的情緒,讓我雖然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陌生人,但是已經,有了一絲似曾相識的親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