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修
味全的食安風暴引發了小市民的憤怒,「反商」風潮席捲全台灣。學者指出,「反商」是來自於這些企業家的個人作為,只自顧家族利益、鮮少回饋社會。
從另一角度看,這些出問題的企業大都是在國內市場享有獨佔或寡佔的地位;就算他們積極投資中國,他們的產品與服務也沒有國際競爭力。他們在台灣的事業版圖,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政府特許的行業,例如通訊、金融業、亦或是直接承包政府的BOT與其他標案。現代資本主義不可能採取完全的自由放任,但是一旦政府的管制與介入出現了,這就開啟了「親信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之危險。
在親信資本主義下,企業並不是透過他們本身的經營效率,來獲得顧客的青睞,而是依靠攀附權勢,透過公權力的操作,來設定產業的遊戲規則,排除其他廠商的競爭。親信資本家沒有專利或技術的優勢,他們的強項在於政治人脈與關係,這使得消費者陷入沒有選擇的情境。嚴格來講,他們並不是憑市場競爭來賺取利潤,而是挾持政治力來奪取超額利潤,也就是所謂的「尋租」(rent-seeking)行為。
在今年中,《經濟學人》以「親信資本主義指標」來測量23個經濟體,結果發現台灣名列第8位,還比2007年時更提升兩名。《經濟學人》的方法是列出十項常見尋租行為的產業,比較經營這些事業富豪之財富佔國內生產毛額比例。值得注意的是,在十項容易滋生不當利益輸送的產業中,很多是台灣缺乏的(例如賭場、煤礦、石油等原料物資),或仍是維國營體制的(國防、港口、公用設施)。這顯示台灣的親信資本家通常是房地產與金融大亨,而這兩項產業所販售的商品也最具有投機性。
無法釐清人民質疑
《經濟學人》沒有將食品業列為高親信風險的產業,畢竟在正常的資本主義下,賣泡麵與沙拉油是蠅頭小利,根本不需要權貴保護。味全的食安醜鬧等於擴展了全世界親信資本主義的定義,政治套利也是有助於販賣黑心食品。原來,食品業者只要對執政黨捐贈政治獻金、擔任總統競選後援會的幹部、或者讓一些達官顯要優先認購TDR,再享有退回佣金的好康,就可以晉身為親信。現在展現在國人面前的就是紅頂商人所享有的各種好處:一旦出現了安全疑慮,行政院長與執政黨立委拍胸脯掛保證,衛生官員不積極追查有問題的油品流向,連政府稽查報告與海關資料都被列為個資保護,不對外公開。如果不是台南檢察官在追查夜市廢油,意外找到頂新集團不法的事證,這件風暴大概也不會發生。
簡單講,業者生產黑心商品,積極拉攏達官顯貴是事實;官員關心企業生存遠甚於國人健康,也是事實。現在要關切的重點是,這兩者間到底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祕密。政治人物一句簡單的「沒有公交私誼」等於什麼都沒說,我們在意是否有幫忙創造不當「政治租金」。更重要地,再怎麼裝模作樣的切割,也無法釐清台灣人民對於親信資本主義的質疑與不滿,而這才是日益高漲的「反商」情緒之根源。
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