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2014

嚴防伊波拉危機對台灣的衝擊

今年二月西非傳出伊波拉病毒後,疫情至今沒有止歇。不僅已有超過四千人喪生,還在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奈及利亞等出現大規模蔓延,甚至連美國;西班牙也先後淪陷。由於伊波拉病毒的致死率超過一半以上,至今也沒有藥物可以對抗,比當年震驚台灣的SARS病毒嚴重百倍以上,世界衛生組織承認低估了伊波拉病毒的蔓延程度,不少人懷疑伊波拉病毒可能會在明年蔓延到亞洲,台灣對此須早日準備。

伊波拉病毒過去多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出現,之後也曾在南蘇丹、象牙海岸、烏干達、南非等地有蹤影。甚至連美國德州在1996年也曾聽聞。與過去多屬零星個案,或小區域的傳染不同,這次在西非地區的爆發點十分接近人口中心,加速了病毒的蔓延速度,且至今也無法確定西非伊波拉疫情的源頭為何。

就在西非從二月就苦於伊波拉病毒蔓延時,剛果在八月出現新的伊波拉疫情,這表示我們要面對的除了西非的伊波拉外,還包括來自剛果的伊波拉病毒。如果剛果的伊波拉疫情有向烏干達、蘇丹等地擴散,屆時伊波拉疫情可能會蔓延到東、北非等地,非洲就可能會全面淪陷。因此現在我們實際上遇到的還不是單一的伊波拉疫情,而是來自不同地點同時爆發的「雙重伊波拉病毒危機」,其處理會更為困難。

面對伊波拉病毒,我們固然要落實檢疫以盡量隔絕病毒於境外,但也必須了解,除非台灣全面鎖國不與外國進出,否則不太可能將病毒阻絕於境外,因此更重要的工作是,當台灣出現確診病例後,政府該怎麼做以管控疫情與維持政府運作,政府要告知民眾什麼樣的訊息,以及政府是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告知,以降低民眾的恐慌,並能維持社會、經濟行為的正常運作,與法治的維持。我們要如何準備醫護與主管衛生及健康的單位,以共同架構一個對抗伊波拉的防護體系。我們也要先想須要儲備什麼樣的資源以對抗,我們也要知道什麼樣的社會與經濟活動會受到影響,而對應的方式又是什麼等?

此外,由於台灣經濟高度依賴對外貿易,而隨著伊波拉病毒的蔓延,幾乎各國都會以限制跨國,甚至是跨境的移動,作為控管疫情的先期手段。這意味著航空、觀光、旅遊、貨品貿易的出口與服務貿易等,都會受到直接衝擊。特別是當台灣至今仍被中國封鎖,只能作為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的個人賓客參加大會,連相關防疫資訊也無法確定可以同步取得的狀況下,如果全球針對伊波拉要展開新的防疫合作,或建立新的危機管理機制,有可能台灣對這些進展毫無所悉,甚至是缺席。如是這樣,台灣的危機就十分嚴重了。

2003年台灣被SARS重創記憶猶新,當年就是從馬英九市長主政下的北市立和平醫院出現防疫崩盤,並導致了全台淪陷,兩個月內台灣陷入SARS恐慌,當時還有現今馬政府國策顧問建議,全台灣應該戒嚴十天,全面限制每一個人不准出家門,讓得病者可因此被迫現身或乾脆放任其自生自滅。在有了十年前抗煞的經驗,這些莫名其妙的怪論今天不該再出現,我們從現在就要開始積極準備,畢竟軍事專家認為這個伊波拉病毒可是具有不下於核子彈的滅國能力啊!我們絕不能坐等伊波拉病毒進入台灣後再想辦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