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2015

朱立倫照鏡子

徐子軒(獨立研究員)

眾所矚目的習朱會已告落幕,這場政治秀可謂雷聲大雨點小,除了行禮如儀、各自表述的官腔官調,最耐人尋味的,還是朱立倫試圖內銷轉出口,藉由共國論壇拉抬其聲勢的戰術。這套戰術是否能成功,藍綠白紅自有解讀空間,特別是朱此行等於是向中國自我介紹,打響了馬英九接班人的名號,但畢竟外交是內政的延續,朱主席此行的成敗還是得以是否合乎台灣利益做為評量標準,而這就不得不談到困擾台灣多年的一中各表。

依照朱所言,兩岸同屬一中,少了各自表述的重點,自然受到不少輿論撻伐。但其實朱並沒有說錯。事實上,一個中國是世界共識,像是美中建交公報、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都承認中國在主流法理上擁有台灣。然而形勢比人強,在無法順利拿下台灣之前,對北京來說,只要中華民國還建在,一切都好談。因為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不管島內怎麼論述,台灣終究難逃暫時自治島嶼的地位,北京真正擔心的不是獨立而是對立。因此,當太陽花學運引起社會共鳴、當九合一大選乍現藍綠易位,共國兩黨聯手打造的議程受到動搖,台灣社會瀰漫著與馬政府對立的氣氛,也殃及了與馬政府交好的習政權,讓北京想像中的和平統一進程受到阻礙,這當然不能為躊躇滿志的北京所容忍。

如今國民黨在短期內想要主導台灣政治有相當難度,前陣子,馬政府貿然加入亞投行遭拒,也顯示國民黨在兩岸政策上的聲望已然瓦解,更拖累了朱立倫欲藉國共平台顯能的機會。不過,細看國民黨此行仍想老調重彈,在一個中國的語意裡遊走嘗試,這可從朱立倫提到台灣申請加入亞投行(AIIB)的頭銜得到驗證。雖然AIIB被定義為一個國家間組織,但只要北京鬆手,問題就在於台灣應被稱為中國台北(Taipei,China 亞開行模式)或是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 奧會模式)。若是前者,合乎一個中國邏輯,台灣礙難同意;若是後者,合乎多數國際慣例,也是近年來共國兩黨的默契。就習政權釋放的訊息而言,北京似乎在台灣的國際參與空間上會更加謹慎,一方面是反省八年來對台入島入心的策略,另一方面也是在待價而沽,等候下階段的真正對手。畢竟,2016後的台灣政局未定,投資在國民黨身上恐怕是較難回收的選項,甚至和兩岸一家親的柯文哲打交道,都應是北京目前更明智的選項。

換言之,朱本想藉由習朱會向台灣內部宣示,國民黨仍具處理台中事務的優勢。但朱此行既沒有得到北京加持,又陷入一中語境的困局,更麻煩的是,目前台灣選民質疑國民黨的執政能力遠甚於前:在兩岸交流方面,根據頗富盛名的台灣指標民調公司的調查顯示,就政黨兼顧台灣安全和民眾整體利益的信賴度來說,民進黨在2014年首度超越國民黨(40:33.4%),而2012年的調查結果是30.7比46.7%。此外,當馬政府企圖以維持現狀說,向民進黨與其總統候選人發起攻擊,可惜民意早已成型,高達六成八的國民認為不論國內哪黨執政,只要遵守憲法就是維持兩岸現狀,而有將近五成的人認為蔡英文的論述和馬政府的三不沒有差別。這就代表著,台灣人民並不反對兩岸交流,但要的是經過詳細監督、合乎制衡原則的立法過程。未來,國民黨與朱立倫若還想把內政與兩岸綁在一起,認為只有依靠中國才有前途,可以斷言此類過時的思維將不再為人民買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