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松
青年學子衝撞政府機關的事情,終於再度發生了。馬政府先則企圖偷渡「黑箱服貿」,引起太陽花學運;事隔一年後,又硬要高中學子接受「思華」課綱。前訓導洪主任忍不住呼籲學生要「守規矩」,與馬政府前呼後應,完全無視於這套「思華」課綱早已被法院認證程序違法。
高中學子反「思華」課綱的行動,並非一時的衝動,而是與社會主流民意的共振效應,更非如教育部長所稱「政黨介入」云云。馬政府早已練就面對各類反對聲音的回應方式,包括事前的回應三部曲:充耳不聞,以拖待變,虛應故事。然後造成青年學子群情激憤走上街頭,甚至發生衝突後,再來個善後三部曲:架設拒馬,檢警出動,依「法」告發。一般人往往看到後果,而早已忘了前因。因此,更讓馬政府有恃無恐,如「法」炮製。只是,殊不知多行不義必自斃。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日本統治時期的台灣,發生史上知名的「治警事件」,包括蔣渭水、蔡培火等台灣議會請願運動的台灣青年,紛紛被殖民政府以「治安警察法」予以逮捕入獄,甚至被起訴。但結果,造成全台各地台灣人意識的更加覺醒。以治安手段處理思想問題,只會治絲益棼。一九二四年台灣青年黃呈聰對於當時日本殖民政府的做法,便曾在《台灣民報》提出批判:「絕對不可以將所有青年的思想一律視為洪水猛獸。假使只知『壓迫』二字的話,一定有害於國家社會的健全發展。」「權力絕對無法戰勝正義的思潮!」馬政府「思華」課綱的違法上路,就是另一種思想的「壓迫」,而一個抽離台灣核心的課綱,不應由未成年的年輕學子來為「權力傲慢」承擔受過。這絕不是為了選舉就高唱「美麗島」或高喊「台灣是咱的名」,便能唬弄過去的。
教育部長,不要再以「政黨介入」來推卸責任,更不要學馬政府善後三原則的如「法」炮製「告學生」。因為當教育部變成教育思想檢查部,那將是教育的終結,教育之長,可不慎處哉。
(作者為成大歷史系副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