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2013

為青年尋路

王釗洪
各種表述「世代包容」、「世代不公」、「世代剝削」等紛紛出籠,讓人驚覺到,除了藍綠、族群、多元成家等議題之外,又多了個「世代」的針鋒相對。

台灣並不是最先進國家,但老化速度卻比法、德、日、瑞典等國快許多。年金負擔將非常沉重,讓政府與民間都措手不及,無怪乎各個「世代」針鋒相對。然而,台灣少子化速度為什麼在短短十多年間拿下生育率全球最低的頭銜?

相信這跟廣設大學有關。

台灣在一九八○年代後,人們體會到經濟發展、子女減少的好處,生育率已大致呈緩慢遞減的趨勢。但是到一九九七年,政府廣設大學後,生育率變得快速地下降。到二○○一年,也就是享受到「十六年國教」好處的第一屆學生畢業的那一年,生育率已大降。此後的十年,生育率快速下滑,一直跌到世界最低紀錄,沒有翻轉過。這才讓馬總統感嘆「少子化是國安問題」。接下來兩年碰到兔年、龍年,生育率才略為回升。今年非龍非兔,恐怕不能樂觀,未來的十年恐怕也難以回升。

影響生育率因素很多,在台灣人人都可念大學,想必是影響生育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至少是快速下降的催化劑。事實上,政府廣設大學後,大學生人數與生育率這兩個數列的相關係數是顯著的。同時,生育率由緩降到急降的轉折點,剛好在廣設大學的四年之後,說明了兩者的因果關係。因此,未來要擺脫出生率低迷的魔咒,恐怕只有指望龍跟兔了。

為什麼人人能讀大學,會讓生育率快速下降?道理很簡單,大學生認為生養小孩的機會成本增加了。加上傳統「婚姻階梯」觀念作祟,高學歷女性不易找到更高學歷的男性配對。主計總處最近一次「人口及住宅普查」指出,十年來兩性大學以上學歷的未婚族群大量增加,可為佐證。

筆者也常做些詢問或非正式調查,學生都希望畢業後進入有規模的公司服務,做個小資女/男孩,穿得漂漂亮亮去上班,下班後去Pub或卡拉OK狂歡。願意在家抱小孩的已是稀有動物了。

日本經濟學者Sugimoto及Nakagawa在二○一○年時,引證日、美、英、法、德、加等國自十九世紀以來,政府教育支出占總產出比例與孩童出生率的長期關係。結果發現當教育支出比例持續增加,出生率卻持續下降;同時老年人口也持續上升。老化社會就這樣形成。

像台灣這般沒規畫、隨性快速擴張大學教育,不但學生素質沒提升,競爭力沒增強,畢業也只能領22K,還加速生育率下降的壓力,間接加深「世代」的針鋒相對,可能是教育部以及一些學術政客始料未及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