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斯儉/清大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
隨著中國崛起後對韜光養晦的揚棄,與美國重回東亞的戰略調整,東亞似乎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個階段的標誌性事件就是圍繞著釣魚台各國緊張不斷升高,最近中國單方面宣布防空識別區、日本調整其防衛計畫大綱、中國在南海險些與美艦擦撞,這一系列事件已經開始表現出這個階段的特色了,那就是幾個大國之間愈來愈難以遮掩的針鋒相對與升高的對抗。這未必代表戰爭的即將來臨,但很顯然地,過去幾十年東亞所享有的和平穩定,已經不能再被視為理所當然。也就是說,衝突的可能性正在快速增加,為了各種衝突場景所做的準備也在不斷升高。一方升高的準備為另一方準備的升高提供正當性,各方不斷升高的準備又客觀地增加了衝突發生的可能性。這似乎是一個典型的安全困境。
在為更大談判做準備
在東亞的這個困境之中,釣魚台(中方稱釣魚島、日方稱尖閣諸島)和南海似乎成了問題的核心,在這兩個場域的衝突似乎成了各大國最重要安全想定的內容,一切國防安全與戰略修訂都隨著這兩處場域衝突而設定,那麼在這兩個場域的衝突能為這個失衡的東亞帶來重新的平衡嗎?圍繞這兩個場域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嗎?
實際上,朝向衝突並非絕對必然的。仔細分析一下,其實東北亞幾個大國之間發生衝突並不會真的讓誰得到更多的好處。以釣魚台為例,對中國而言,如果中國在釣魚島周邊與日本衝突獲勝,就算取得釣魚島的主權,接下來又怎麼樣?難道日本就此臣服於中國嗎?中國就能所向無敵了嗎?難道這不會讓周邊的國家對中國崛起更有戒心,因而加速一個防制中國的結盟產生嗎?這不剛好實現了圍堵中國者心中的盤算嗎?
同樣地,對於美日而言,如果在一場圍繞尖閣諸島的衝突中把解放軍打敗了,那又會有怎樣的後果?這難道不會激起中國國內更為激進憤慨的民族主義,並且為了採取更為主動且具攻擊性的態勢提供藉口嗎?這必將引向一場與中國更大的衝突。這種發展很難說是否會讓美國等其他相關盟友卻步,就好像在敘利亞事件中英國最終沒有支持美國採取單方軍事行動一樣,勢必對美國的領導地位產生重大的傷害,這反而有利於中國在東亞取得優勢。
依此觀之,大國這些軍事作為其實是為一場更大的談判在做準備,希望在逼對方上談判桌之前,能取得一個更具有優勢的地位。問題是,當這些大國都在準備的過程中,誰願意首先歇手?誰能保證自己歇手對方不歇手?什麼時候大家能一起歇手上談判桌?在一個沒有國際政府的國際社會中,沒有任何第三方能提供此種保證。但沒有國際政府不表示沒有國際規範,即便是大國,也都不能無視國際規範。因為在一個大國實力逐漸接近的東北亞地區,沒有正當性的單邊主義,尤其容易導致降低自身威信與地位的後果。
需要有眼光的政治家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在大國紛紛以軍力謀求優勢地位的競逐過程中,其實軍事力量並非最終、甚至並非最關鍵的勝負決定因素,因為勝負並非單純的軍事勝負。尤其東北亞是一個具備核子武器恐怖平衡的地區,以及各方都是世界級大國,不可能以一兩場簡單的軍事衝突定勝負,小規模的軍事衝突所導致更大軍事衝突的代價也都是極端高昂的。
所以現在東亞這個衝突逐漸升高的階段,真正的出路並不在武力,而是需要一種新的東北亞秩序的想像,一種對於處於此區域內更多國家具有吸引力和正當性的一套說法、一種願景、一個未來。在這個方面,需要的不是窮兵黷武的強人,而是有眼光的政治家。東亞能出這樣的領袖人物嗎?
隨著中國崛起後對韜光養晦的揚棄,與美國重回東亞的戰略調整,東亞似乎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個階段的標誌性事件就是圍繞著釣魚台各國緊張不斷升高,最近中國單方面宣布防空識別區、日本調整其防衛計畫大綱、中國在南海險些與美艦擦撞,這一系列事件已經開始表現出這個階段的特色了,那就是幾個大國之間愈來愈難以遮掩的針鋒相對與升高的對抗。這未必代表戰爭的即將來臨,但很顯然地,過去幾十年東亞所享有的和平穩定,已經不能再被視為理所當然。也就是說,衝突的可能性正在快速增加,為了各種衝突場景所做的準備也在不斷升高。一方升高的準備為另一方準備的升高提供正當性,各方不斷升高的準備又客觀地增加了衝突發生的可能性。這似乎是一個典型的安全困境。
在為更大談判做準備
在東亞的這個困境之中,釣魚台(中方稱釣魚島、日方稱尖閣諸島)和南海似乎成了問題的核心,在這兩個場域的衝突似乎成了各大國最重要安全想定的內容,一切國防安全與戰略修訂都隨著這兩處場域衝突而設定,那麼在這兩個場域的衝突能為這個失衡的東亞帶來重新的平衡嗎?圍繞這兩個場域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嗎?
實際上,朝向衝突並非絕對必然的。仔細分析一下,其實東北亞幾個大國之間發生衝突並不會真的讓誰得到更多的好處。以釣魚台為例,對中國而言,如果中國在釣魚島周邊與日本衝突獲勝,就算取得釣魚島的主權,接下來又怎麼樣?難道日本就此臣服於中國嗎?中國就能所向無敵了嗎?難道這不會讓周邊的國家對中國崛起更有戒心,因而加速一個防制中國的結盟產生嗎?這不剛好實現了圍堵中國者心中的盤算嗎?
同樣地,對於美日而言,如果在一場圍繞尖閣諸島的衝突中把解放軍打敗了,那又會有怎樣的後果?這難道不會激起中國國內更為激進憤慨的民族主義,並且為了採取更為主動且具攻擊性的態勢提供藉口嗎?這必將引向一場與中國更大的衝突。這種發展很難說是否會讓美國等其他相關盟友卻步,就好像在敘利亞事件中英國最終沒有支持美國採取單方軍事行動一樣,勢必對美國的領導地位產生重大的傷害,這反而有利於中國在東亞取得優勢。
依此觀之,大國這些軍事作為其實是為一場更大的談判在做準備,希望在逼對方上談判桌之前,能取得一個更具有優勢的地位。問題是,當這些大國都在準備的過程中,誰願意首先歇手?誰能保證自己歇手對方不歇手?什麼時候大家能一起歇手上談判桌?在一個沒有國際政府的國際社會中,沒有任何第三方能提供此種保證。但沒有國際政府不表示沒有國際規範,即便是大國,也都不能無視國際規範。因為在一個大國實力逐漸接近的東北亞地區,沒有正當性的單邊主義,尤其容易導致降低自身威信與地位的後果。
需要有眼光的政治家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在大國紛紛以軍力謀求優勢地位的競逐過程中,其實軍事力量並非最終、甚至並非最關鍵的勝負決定因素,因為勝負並非單純的軍事勝負。尤其東北亞是一個具備核子武器恐怖平衡的地區,以及各方都是世界級大國,不可能以一兩場簡單的軍事衝突定勝負,小規模的軍事衝突所導致更大軍事衝突的代價也都是極端高昂的。
所以現在東亞這個衝突逐漸升高的階段,真正的出路並不在武力,而是需要一種新的東北亞秩序的想像,一種對於處於此區域內更多國家具有吸引力和正當性的一套說法、一種願景、一個未來。在這個方面,需要的不是窮兵黷武的強人,而是有眼光的政治家。東亞能出這樣的領袖人物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