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2016

不用,比用後再回收,更環保!

黃慧芬

英國 BBC 衛報在2016年2月19日刊登了德國漢堡公布的「綠色採購指南」,禁止以市政府公帑購買一些「構成污染的產品或成分」,包括使用一客包裝(portion packs)的熱飲,當中更點名禁買膠囊咖啡。此外希爾萬認為膠囊咖啡包裝很不環保,造成環境污染。

為什麼要回收?

我在上課或參加學員講座講演時,最愛問的兩個問題就是:「石油可不可以吃進肚裡?」、「石油可不可以抹在臉上?」,接著我會跟他們打賭 99.9999% 他們日常生活上一定與石油產品有關;通常年輕的學生都呆呆的不知道關聯性、而有社會經驗的如彭婉如基金會的家事媽媽們都會爭先恐後的提出自己的意見,通常這些有豐富經驗的家事媽媽答案都是正確的。我們先用下面這張中油的石化產品關聯圖來看看;原油經過裂解與重組後,進入石化上下中下游各大產業,其中石化下游的所有產品都是與我們民生有關的產品。




我們以圖中的PVC(聚氯乙烯)為例,常見甚至是大城小鎮中辦桌的好用而黏性佳的保鮮膜,其中成分就是幾年前引起軒然大波的塑化劑(DEHP),當時討論得沸沸嚷嚷這裡就不贅述其後遺症,所以如果不回收,以環保署的網頁資料顯示,就可以知道回收的重要性。

「環境荷爾蒙係某些人造化學物質經流布於環境,透過食物鏈再回到民眾身體或其他生物體內,它可以模擬體內之天然荷爾蒙,進而影響人體內之生理調節機能,例如:模仿人體荷爾蒙之作用、改變體內分泌荷爾蒙之濃度、改變體內分泌荷爾蒙活性物之濃度,造成人體生育能力或健康之危害。目前已知之環境荷爾蒙約有70種,其中40餘種為農藥(如: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等),其他尚包括有機氯化物(戴奧辛、PCB、DDT等)、重金屬(鉛、汞、有機錫等)、清潔劑原料、塑膠原料等,為使民眾及各界能瞭解環境荷爾蒙物質之特性、對環境及人體之影響及其管制方式,及於日常生活環境及工作場合中如何對此類化學物質可能具有之潛在危險進行防範。(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臺灣回收甚麼?

臺灣目前環保署依據《廢棄物清理法》第15條第2項規定,公告應回收廢棄物項目分為「容器」與「物品」兩大類,細分13類33項。包括下列幾項:

1. 容器類:紙容器(含鋁箔包)、鐵鋁罐、玻璃瓶、塑膠類(不含塑膠袋)、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如寶特瓶)、聚乙烯(polyethylene, PE)(如不透明之清潔劑、洗髮精瓶)、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如透明之清潔劑瓶、沙拉油瓶)、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如免洗餐具、果汁瓶)、發泡聚苯乙烯(polystyrene, PS)(如免洗餐具)、未發泡聚苯乙烯(polystyrene, PS)(如養樂多瓶)、生質塑膠及其他塑膠。
2. 乾電池
3. 機動車輛(含汽車、機車)
4. 輪胎、鉛蓄電池
5. 電子電器物品: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冷暖氣機、電風扇
6. 資訊物品:主機板、硬式磁碟機、電源器、機殼、可攜式電腦(包含筆記型電腦和平板電腦)、顯示器、印表機及鍵盤
7. 照明光源

回收的問題在哪?

乍看之下回收物品非常多元,然而回收後去哪?有多少清楚處理機構?費用呢?這些機構為什麼願意收這些東西?有誘因當然才能有動力,以容器回收為例,要求製造、輸入或使用容器的業者,依照費率申報、繳納回收清除處理費2015年7月1日開始至2017年3月1日共分三個批次逐步提高費率,調高幅度依照材質從10%到87%不等,並為減少對業者的衝擊,費率分階段調整。這是甚麼?就是要求這些業者將要負責未來使用完的容器回收處理費用(詳附表),有沒有看出很巧合的地方?就是這些容器大部分為石化產業下的產品,到這裡我們會碰到兩個問題,石化業的涵蓋範圍相當廣泛,如果就廠商對社會環境有照顧的義務下增加這樣的申報處理費用對他們而言是一種負擔,也是過去國民黨政府不斷強調會造成產業的衝擊,因此讓廠商的大家長「經濟部」與環保單位談判,然而站在全民的公安衛立場,本來要求廠商有這樣的責任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對民眾與社會環境而言,廠商你因為商品增加了你的財富,就應該要避免對這些對象有不良的影響,所以回收是你的責任。

然而、我們碰到了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以市場供需來看,固然廠商刺激了消費與產生了市場,但,若民眾不買單或減少需求或增加對環保的要求,難道不能影響廠商嗎?日本的雪印與麥當勞就是因為消費的減少而導致停產與減少銷售點,這個時候,還能夠覺得這些產品的回收跟你我無關嗎?能夠減少廢棄物產生的主要癥結點不就是你我嗎?

3R?4R?5R?6R?

過去回收常用的口號隨著時間的演進不斷地增加;1. Reuse-重複使用、2. Reduce -減量、3. Recycle -回收再利用、4. Repair-修理、5.拒用-Refuse,但最近最新的趨勢應為 Rethink/Reinvent: consider and question consumption habits 反思與重塑:對於消費習慣與行為應該檢討與質疑;你真的有需要這麼多的產品嗎?新一代 i-phone 的出品真的有必要握在手中?你知道手機回收後怎麼處理?若不知道的話,翻翻二仁溪過去的歷史,因為提倡家庭即工廠的年代,導致有價金屬回收後剩餘的電子廢棄物大量堆置於河邊及河床,即便在整治20年後的現在河川底泥依然是有超高重金屬物質;再看看最近的彰化和美東西二三圳的農地污染,我們是否應該要好好思考,除了要求廠商應負責任外,你我的生活消費習慣到底為自己與環境帶來多少的衝擊,尤其在這幾年每逢節日,跨年的煙火、元宵節的天燈與蜂炮、以及生活中便利的各類飲料隨手杯、用過即丟的產品等等,這樣的消費行為要付出多少代價也應該是現今該好好重視的課題了。不用,比用後再回收,更環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