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2016

蔡英文立基台灣主權立場,樹立蔡式風格的發展路線,正遭遇中國昇高力道的挑戰。

許銘洲



中國國務院國台辦官方網站,近日由發言人安峰山發佈1項聲明強調:台灣方面未能確認「九二共識」這一體現「一中原則」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外交)溝通機制已經(陷入)停擺。《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6月26日一篇報導,引述英國諾丁罕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所長喬納森·沙利文(Jonathan Sullivan)的看法指出,北京政權曾說過,並不在乎「無法啟動」兩岸溝通機制,一旦北京「無法得到它所想要的(政治)標的。」

換言之,北京並非真正想要爭取台灣人心,而是把台灣當做中國呼之則來的「聽話奴才」。誠如5月間香港《大荔枝》(Big Lychee)部落格網站一篇文章所言:沒有幾個場景,比中國高官偽裝和善,更令人感到痛苦的。只有當其慣用兇殘手法,如暴力、賄賂,都已經失敗時,他們才會收攏其毫不掩飾的「厭惡姿態」,轉而表現出(偽)和善;當然,這類假冒偽善,都是經過策略算計的暫時現象,隨後(一旦手段得逞),就會繼續鎮壓、控制,以及消費其早已鎖定的目標。這位Blog作者敘述的是,從香港眼光,來觀察北京政權嘴臉;然而,這幅畫面,其實也同樣適用,中共如何對待台灣。

《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資深顧問帕特里克·克羅寧(Patrick M. Cronin),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指出,北京對台暫停對話言論,係在發射警語。他並說,中共官方對於台灣尋求獨立的發展意向,日愈心生焦慮,因此千方百計,想阻礙蔡英文「專心內政」的計畫方向,其中包括致力復甦台灣的低靡經濟。克羅寧博士還說,當小英努力面對國內經濟的根本挑戰,一心想讓經濟恢復正常狀態之際,北京關切的卻是,如何阻撓台灣未來前景;只劃紅線,不給蘿蔔。

《紐約時報》指出,北京認為「九二共識」一中架構,是兩岸交流的先決條件;一旦小英拒絕背書,就應遭到終止雙邊交流處分。中共官媒5月間,曾發表一系列社論文章,其中一篇社論,出自解放軍將領,這位北京軍事科學院院士的王衛星,暗示臺灣新總統,有著「極端化」、「情感化」傾向,原因是她單身沒有結婚。

分析人士認為,北京近來動作頻頻,上升對台施壓,意圖緊縮蔡英文的領導空間。其具體可能作法包括有,透過提供基礎建設誘因,奪走台灣現有邦交國;其次,限縮陸客來台人數,陸客來台對部份台灣觀光產業而言,是增加收入的亮點。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學教授讓-皮埃爾·卡貝斯坦(Jean-Pierre Cabestan)表示,經濟社群(例如台商)是北京會大加著墨的施力點。換言之,北京會窮盡各種可能方法、層面,集結所有反蔡力量,對她發動猛烈襲擊。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次北京國台辦,選在蔡英文總統任內第一次出訪,前往中美洲巴拿馬之際,發布終止中台對話,明顯有意打擊蔡的領導威信。英國學者喬納森·沙利文(Jonathan Sullivan)也表示,北京未來的持續打壓,可能會讓蔡的政策走向,無法滿足國內人民期待,也會讓台灣的國際空間更加艱困。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5月28日,發表一篇評論中港台的專文,名為「激盪船隻,撼動山脈」(Rocking boats, shaking mountains),該文部份內容,似乎描繪了蔡英文面對中國壓力之下,「不挑釁中國,堅持台灣主體性」的中道路線決心。專文於結語處指出,蔡英文520就職典禮的表演內容,包括了1947年中國國民黨,殘酷鎮壓台灣的228起義事件;那是激發台灣獨立意識的重大事件。蔡於就職演說,也有所退讓,提出維持現狀承諾,不會攪亂既有局勢。她甚至承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然而並沒有重複虛幻的「一個中國」原則。蔡英文努力安撫台灣的獨派支持者,以及霸氣的中國鄰居。然而,她的演說內容,既不是中國,也不是獨派支持者真正想聽的(譯註:換言之,她意圖立基於台灣主權立場上,走出屬於蔡式風格的發展路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