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2012

復旦大學經濟學系90周年暨中國經濟學發展創新論壇,校長楊玉良致辭

2012年10月13日,復旦大學經濟學系建系90周年慶典暨中國經濟學發展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行,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致辭。

  楊玉良:尊敬的各位來賓、尊敬的歷屆校友,老師們、同學們,我感到非常榮幸,在金秋十月這個收獲的季節歡迎大家,並和大家一起共享復旦大學經濟學系建系90周年的盛典,分享幾代經濟學人用智慧、用學術精神、用愛國奉獻的情懷、用90多年艱苦不懈的努力構建起來的我們的榮耀。

  復旦大學在1905年成立,1917年因上海金融和商業發展的需要創辦了商科,復旦從此由原來的專科建制轉變成為本科建制。商科的建立,在復旦的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就此而言,今天的慶典又是雙重的。商科95周年,經濟學系90周年。復旦商科是復旦經濟學系的前身,由商科到經濟學系是一個重要的、具有實質性意義的轉折,後者更加注重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完整經濟學的教育體系和知識結構。復旦經濟學90年重基礎、寬口徑、中西合璧、包容並舉的特點和風格就是由此開啟先河的。在此後的漫長曲折歲月里,這種特點和風格始終沒有變,而且成為了一種傳統、一種習慣、一種文化、一種知識的生態。90年的堅守與傳承使這種文化成為無聲無形的力量,潤澤著每一位在這裡學習成長的人。他們走出校園也都不知不覺地保留著這份文化基因,帶著它步入了學界、政界和商界。正是這份流淌在我們身心當中共同的文化基因、文化元素,使得“校友”二字顯得格外靈動,更加有文化感召力,它淡化了唯觀、唯學、唯商的界限,淡化了年長年幼的差異,也淡化了生存環境和家庭背景的區別。

  經濟學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但同時也是經邦濟民的學問,復旦經濟學系90年見證、參與,並且推動了國家工業化和經濟社會文化變遷的歷程,執著地履行著經邦濟民的使命。上世紀20年代初,東西方經濟發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促使經濟學界更多地注重國家工業化問題的研究,衰敗的農村小農經濟和過度分散的城市民族工商業促使經濟學界更多地注重合作經濟的研究。復旦經濟學系和經濟學研究所成立之初,教學和研究的重點也就集中在這兩大領域。民國後期的經濟標的和重工業的徹底敗落使新中國不得不用較長的時間全面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強化重工業的基礎和主導作用,調整農村經濟的社會結構。復旦經濟學的研究也相應地主要集中在重工業化和農村發展這兩大領域,並以此為契機探討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特徵和運行規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復旦經濟學科承擔著國家和地方委托的大量理論和應用經濟學的研究課題,參與到中央國家部委、上海市和外省市的重大決策咨詢,尤其是近幾年來,經濟學科每年申請獲准省部級以上的專項課題和獲獎的項目在復旦文科院系中幾乎占到了半壁江山,所以經濟學系的發展是復旦的驕傲,當然,學校對經濟學系的發展也有了更高的期待。

  重基礎、寬口徑、中西合璧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培養了各個歷史時期卓越的經濟學人、省部級領導和大批成功的企業家。上世紀40年代畢業的蔣學墨、張清華老師等等,所有這些名字在我的耳朵里都是如雷貫耳的。50年代畢業的今天在場的吳老以及周書蓮、汪海波老師等等,60年代畢業的弘遠鵬、江春哲老師,80年代畢業的朱民、蔣巨峰、方漢民、袁志剛、張軍、李維升等等,我數都數不過來,90年代畢業的邱寶金、陳天橋、史進川、陸敏、陳釗等等。復旦經濟學院還是經濟學系用哪個名稱都無所謂,我覺得是為我們國家培養了一大批人才,這實在是復旦大學的驕傲。

  母以子女為貴,學校當然以校友為貴。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年輪如何延續,校友總會常常想起在學校的這段重要人生經歷。學校無論春來秋往,無論學科建設和治理模式有著什麼樣的變化,對於校友的感情衹會與日俱增,校友的每一份對於社會的貢獻都是學校的榮耀,學校的每一步發展都會使校友由衷地自豪,並成為我們校友們的終身精神寄托。當然,學校發展的任何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也是校友們為之焦急之處,因此,我們在校的老師、同學和干部,我們所有的工作首先就是不能讓我們的校友感到失望。

  我國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正處於大幅度的變遷當中,我們面臨的諸多未知領域,有時難免會有一些茫然、一些焦慮,但是作為新觀點、新思想的發祥地,會更敏銳地發現社會轉型中的價值沖突和利益沖突。復旦歷來倡導學術獨立、思想自由的精神,於是我們便有了更大的話語和意見表達的空間,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作為學校領導,我們將堅決貫徹學術獨立、思想自由的理念。經濟市場化改革急劇深化,社會系統化管理亟待加速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在一些關鍵領域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經濟學的話語空間其實也就在此,國家的制度建構、新時期發展的路徑選擇和跨界矛盾機制的設計都需要我們經濟學貢獻新的智慧。於是我們又增添了一份新的責任和擔當,當面對一系列新的戰略性難題,我們的自信和不足也都充分顯現了出來。90年的積累使得我們有足夠的自信,而全新的困局和陌生的命題又讓我們感覺到我們隊伍的不足、經驗的不足、理念的不足、理論準備的不足和知識生態結構上的不足。隊伍的不足可以優化,經驗的不足可以大膽嘗試,理念的不足要求我們打破我們的框框加以更新,理論的不足需要我們有一些人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鑽研學理,總之,我們必須要在經濟學上有新的作為、有大的作為,這是一種責任,也是社會對我們的期待。

  我們隆重慶祝復旦經濟學系90周年顯然不僅僅是為了懷舊,更重要的是在總結90年的輝煌和艱難歷程的基礎上洞察國際教育的發展和服務社會的經驗,了解國家在新時期對經濟學教育與研究的需求,發現自己面對新格局、新任務所表現出來的諸多不足,更加積極、務實、全面地加強創新和發展的能力。復旦經濟學系的前途必定是光明的。在此,我再次祝賀復旦經濟學系90周年華誕,也代表復旦大學黨委書記朱志文同志在這裡一並祝賀復旦經濟學系的90華誕,祝願經濟學系更好更快地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