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
北京—這些標題像是聳人聽聞的小報:《克服四大心理障礙剩女成功脫單》、《簡單八招從“剩女”中突圍》,以及我個人最喜愛的《有多少“剩女”值得我們同情?》
這些搶眼的話題並非出現在超市出售的八卦雜誌中,而是發表在中國的官方女權機構—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的網站上,關於單身職業女性的文章。中國共產黨在1949年成立了婦聯以“維護婦女合法權益”。
2007年,婦聯把“剩女”定義為27歲以上的未婚女性,中國教育部也把這個新詞納入了其官方詞彙中。從那時起,婦聯的網站就開始發表對仍然單身的高學歷女性進行羞辱的文章。
就拿2011年3月,剛過完國際婦女節後一篇鼓舞人心的專欄文章來說吧:
“長相靚麗的女孩子不需要太高的學歷照樣可以嫁入豪門,但長相普通和丑的女孩子則很難,所以,這樣的女孩子就希望能夠通過提高學歷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悲哀的是,她們不知道女人是越老越不值錢,等到自己拿到碩士、博士畢業證的時候,不料自己已經人老珠黃。”
在對那些想法有問題,追求高等教育的女性劈頭蓋臉地講出以上高論後,文章開始指責那些高學歷單身女性的生活不檢點、道德敗壞:
“很多高學歷的‘剩女’性思想非常開放,她們最喜歡到一些娛樂場所去尋找一夜情,或者乾脆傍高官或大款做二奶,等自己青春不再的時候,被別人一腳踢開才想到自己還要找個結伴終生的人。所以說,大多數‘剩女’不值得我們同情,她們更需要的是教育和反思。”
很高興我們能打開天窗說亮話。那為什麼中國的官方女權機構要對高學歷的單身女性如此危言聳聽呢?
有趣的是,我搜索了一下婦聯的網站,發現第一篇出現“剩女”一詞的文章發表於2007年。在那之前不久,中國國務院剛剛頒佈了一份《關於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決定》,來應對“前所未有”的人口壓力。文中提到的壓力,包括性別比例的不平衡“必然影響社會穩定”,以及“人口素質總體水平不高,難以適應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的要求”。國務院把“提高人口素質”定為婦聯的關鍵目標之一,並把婦聯任命為其人口計劃政策的主要實施者。
除了嚇唬“高素質”女性為了國家利益結婚生孩子之外,還有什麼更好的方法來提高人口素質嗎?
全國婦聯網站上關於剩女的專欄文章都有相同的目標,即說服高學歷的單身女性,不要再雄心勃勃,趕快去結婚:
“許多女孩子之所以成為“剩女”是因為她們太挑剔了……只要女孩子自己不是太挑剔,找對象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不少文章在這些年來已經被轉發多次,其中列舉了一些有幫助的小技巧,例如“誘人而不纏人”和“執著而不偏執”:
“等待一個男人,他要既富有又英俊、既浪漫又專一、既睿智又年輕……那麼這是偏執的‘非精英不嫁’。這樣的完美男人存在嗎?也許存在吧?但是他憑什麼一定娶你呢?”
自2008年以來,一些地方負責人口計劃的委員會,如在南京和寧波等城市,進行了“干預”來解決“剩女危機”。當地的婦聯分支機構為“高學歷、高素質”的女性安排了相親活動。今年3月浙江省平湖市舉行了活動,為的是“使‘剩女’們能早日締結美滿姻緣”。
“剩女”找到婚姻的幸福後,假如發現丈夫有外遇,她該怎麼辦呢?
婦聯又救人於危難之中,這篇文章的標題是《面對外遇,女人應該求變》:
“當你發現了他的私情,可以怒髮衝冠大鬧一場,但你也要知道,這樣一鬧,等於鬧走了男人的面子……沒有男人會一輩子死心塌地於一個一成不變、幾十年如一日的過時太太……變一個髮型換一件新衣,女人要時刻善變。”
簡而言之,拒絕婚姻是女人的錯,而一旦結了婚,丈夫有外遇,當然也是女人的錯。
洪理達(Leta Hong Fincher)是清華大學社會學博士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