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2012

過勞共和國

瞿海源

台灣勞工過勞,但經濟卻不景氣。台灣勞工要求調整基本工資,政府最後卻依從財經部會意見而否定勞委會的決議,決定「時薪先漲,月薪緩漲」。有關官員強調經濟不景氣就不能調升工資。壓低工資,勞工超時工作經濟景氣就會好轉?勞工超時工作,甚至過勞其實無助於生產力提升,也對經濟景氣難有助益。

台灣勞工過勞的現象不僅在工時長度的統計上一直名列國際前茅,諸多實際發生過勞的悲劇也不時上了媒體,最近更在美國有線電視網(CNN)成了焦點。雖說政府有關部門也已注意到了問題的存在,但至今未有有效對策。

推究台灣勞工工時過長,甚至發生過勞現象的原因,應與台灣的產業形態、政府與業主心態乃至政策有關。台灣早期以勞力「密集」追求成長,勞工就超時工作,勞工甚至成了機器的奴役。台灣的產業形態又以中小企業為主,頭家也是勞工,領頭死命賺錢,老闆賣命自然要伙計拚命。雖然產業轉型了,看似不再以密集勞力為本,但所謂高科技產業,不是以代工為主,就是投入更激烈的國際競爭,勞工,包括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在內就更超時工作。倚重經濟成長乃至企業主的政府,雖然後來有了勞委會,大體上相當忽視實際工時過長,乃至勞工過勞的問題。醫護人員年初上街抗議醫療機構有如血汗工廠,而政府至今未有效改善;超商等廠商計時計酬也長期壓搾勞工,政府也無意給予濟助。

台灣人勤奮工作,又有產業結構和政府政策的挾制,超時工作變成「常態」,以致發生過勞,甚至過勞致死的現象。然而超時工作乃至過勞並不保證能促成經濟的成長,政府及企業主應該改變心態變更政策,捨棄原始野蠻的增長工時剝奪勞力的做法,著實致力於生產力的真正提升,給予勞工應有的尊重。

(作者為中研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