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2012

拆了馬的招牌


「歷史背景」、「慣例」成為反改革的擋箭牌,似乎任何事務一旦有了歷史背景、慣例,再不合理都碰不得,哪管國家可能破產,還是必須延續下去。

若是抗拒不了,就再搬出另一套自憐自艾的說詞,企圖博取同情。軍人就說當年冒著生命危險捍衛國家,如今在政治人物眼中已無利用價值;但真 正打過仗的軍人,大多在忠烈祠了。公務員、老師就哀嘆,當年待遇有多微薄,但是時代不一樣了,現在公務員、老師的待遇較一般勞工優渥;而且改革只是要廢除十八趴、年終慰問金等不合理福利,不是取消月退俸。還有一種人乾脆就將批評者冠上「醜化軍公教」的大帽子,或者諷刺「見不得人家好」,想要模糊焦點,堵住改革者的嘴巴。

但是,這些招數似乎都失靈了,因為當前的大環境太過惡劣,多數勞工苦 哈哈 ,薪資倒退,失業率居高不下,政府債務也快破表,不但無力支撐如此龐大浮濫,且不合理的福利措施,更可能產生嚴重的相對剝奪感,造成階級對立與社會動盪。

馬英九第一任政績掛零,也提不出振興經濟的具體辦法,當選連任之後改掛「公平正義」的店招重新開張,但實際作法卻只有兩種:「漲價」與「加稅」。國營事業經營不善,虧損累累,就油電雙漲;健保面臨財務危機,就課徵補充保費;政府沒錢,就開徵證所稅、國道計程收費。最惡劣的是,對勞工基本工資調漲,堅決說不;碰到軍公教則主動加薪三趴。因此連任不到半年,公平正義的假面具就被拆穿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