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財政部公布9月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終於一掃連續6個月出口負成長的陰霾,出口總值為271.66億美元,也創下近14個月來的新高,年增率為10.4%。而經濟部昨日公佈的外銷訂單也有所改善,出現1.9%的正成長。財政部並樂觀預估年底是歐美地區的採購旺季,因此第4季出口,有望呈現正成長。不論第4季能否如此樂觀,但今年以來台灣出口地區的消長,卻值得我們進一步了解。
9月出口之所以呈現高成長,確有其特殊原因,因為去年受六輕工安事故影響,比較基期較低所致。因此9月礦產品出口增加1.4倍,就知道不是常態,卻是出口從負轉正的主要因素。至於占台灣輸出產品大宗的「資訊與通信產品」仍持續呈現兩位數的減幅,9月衰退了20.1%,主因是銷美數量持續減少,再加上新、舊機種交替,致手機出口減少56.9%。1到9月出口金額下跌23.1%,手機出口更大跌42.6%。
若以主要出口地區分析,9月出口表現,以對東協6國的出口,金額54. 2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41.4%,表現最為亮眼;其次則是對日本的出口,年增27.9%,可能與大陸扺制日貨,轉單到台灣有關。此外,對美國出口,終於在8個月負成長後,9月出口年增2.7%,但對歐洲出口,仍負成長10.5%,尚未恢復正成長。
至於9月對大陸的出口,也在連續6個月負成長後,轉為正成長。9月對大陸及香港出口金額為108.4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主要是對大陸光學產品出口大增24.4%,這是比較令人欣慰的。
再進一步分析我國6大出口地區,今年1至9月佔我國總出口的佔比。其中對中國及香港、美國,雖然出口呈現7.1%和10.4%的負成長,但前者佔比為40%左右,後者為10%,與過去長期的佔比相差不多。但對歐洲出口則出現較大變化, 除9月仍出現10.5%的負成長外,其佔台灣出口比例,也從過去的10%至今年9月已降至8.4%,可見台灣對歐出口急速緊縮。
只有對東協6國的出口情況是今年的異數。就在總出口呈現3.9%的負成長時,對東協6國1至9月的出口仍有10%的成長,佔比也維持在18%;今年9月單月的佔比,甚至提升至20%,彌補了對歐洲出口佔比的降低,使得6大出口地區佔台灣總出口的比例仍維持在85%以上。
從以上出口數字分析可以了解,台灣出口的消長和全球經濟發展情況極為一致。歐債危機後,台灣對歐出口一步步衰退,中國和美國經濟成長減緩,台灣對中、美的出口也下降。然而在此同時,亞洲新興國家則維持緩步成長,台灣對其出口反而出現逆勢成長。雖然大陸今年仍有7.5%的經濟成長率,但因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存度達40%,當大陸經濟走緩,台灣對其出口立即呈現緊縮的趨向。
過去10年來,台灣對大陸出口佔比從民國90年的26%,成長至100年的40%,同時期對東協6國的出口佔比則從12%僅成長至16%,主要是因為這段期間,大陸經濟成長快速,以及台商對大陸大量投資的帶動,而對東協各國的出口則是自然成長 。
然而這十年的發展和演變,台灣和東南亞各國的關係,其實已進展到一個讓我們無法忽視的階段,以下兩項趨勢尤其值得加以正視。
其一,目前在台灣的產業外勞有24萬人,社福外勞有20萬人,這些外勞幾乎全來自東南亞各國,尤其台灣人民老化速度幾乎全球最快,許多家庭都有僱用社福外勞在家中共同生活,他們已是台灣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其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在話下。現在政府為鼓勵台商從大陸回流,對相關產業正要鬆綁增加引進外勞的比例,亦即未來會有更多的外勞來台灣工作。
其二,根據內政部統計,2030年時台灣的25歲青壯年世代,將有近13.5%為新移民之子,而所謂的新移民之子,其雙親之一多半來自東南亞各國,這些新移民之子,除了本地語言外,多半還會使用原生國家的語言,這也是台灣多元族群融合的必然發展。
今年以來台灣出口成長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政府當局也明瞭今後台灣的出口,不僅產品要分散,出口地區也要分散,才能避免歐美經濟衰退對台灣經濟造成太大的衝擊。而從以上的分析,可以得知台灣和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往來,本來就有地理環境臨近的優勢,主管部門應可投入更多資源協助業界勤加耕耘。另外這些年的發展,也讓台灣和東南亞國家人民的關係更加緊密,今年以來的出口消長是否與此有關,值得再進一步研究。如果真是如此,我們就更要懂得善加掌握,進而成為拓展東南亞貿易的有利因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