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迄今,短短4年,台灣已出現兩次景氣藍燈超過9個月的困局,國際情勢不佳固然是重要因素,但台灣經濟表現遠遜鄰國,昔日出口導向經濟及政府財政盲目擴張均需改弦易轍,徹底調整經濟體質,重建以人民實質經濟所得增加的施政主軸,才是未來經濟脫困的良方!
和日本的經濟泡沫,西班牙、希臘等國的債務風暴相較,許多人感慨,日本迄今是所得4萬美元以上的開發中國家,而歐豬各國人民起碼也享受過相當長的富裕時光;但台灣人民長期工時長、工資低,如今打拼半世紀,國民所得止步於2萬美元出頭,且實質薪資回到13年前,國家未富先衰的景象,讓人感嘆!
台重出口輕內需
造成台灣未富先衰的主因是政府長期重出口、輕內需的思考模式,國民所得近75%是由出口數字構成,台灣過去10餘年仍維持平均4%左右的經濟成長率,但扣除虛灌的中國出口接單貢獻,台灣實質成長有限,中國勞工取代台灣勞工,是台灣勞動所得降低的重要原因;台灣政府官員長期低匯率、救出口、保成長的50年落後思惟一旦無法反轉,台灣島民薪資就難有翻身之日。
台灣財政困難、稅收低迷,迄2010年底,一年以上未償債務超過4.5兆元,但包括軍公教退休金等隱藏債務高達9.5兆元,公部門實質債務高達GDP100%,和西班牙、希臘相去不遠,在世界經濟論壇(WEF)評比中,台灣財政赤字排名為第100名、政府赤字排名第75名,是全球評比末段班,只要財政狀況一日不改善,類似證所稅、二代健保補充費率琳瑯滿目的稅費未來幾年一定持續增多。
政府力推有感經濟,首要自然是人民實質所得增加,增強民間投資與消費成長才是關鍵因素,今年上半年民間消費只成長1.1%、民間投資負成長5.7%,長期來實質薪資萎縮,也造成觀光、旅遊、餐飲、百貨消費經濟規模和檔次普遍不高,看看人口更少的香港、新加坡能同步搞好內需及外銷,中國更是有效的將經濟發展由原本的外銷導向轉成內銷經濟,要求外銷業者大幅提高中國勞工工資,經濟發展最終成果是人民過得更好,絕非要大多數人勒緊褲帶。
吸民間游資建設
台灣財政困難,未來的建設投資不應再舉債為之,導入民間資金才是正道。近來國泰人壽以200億元標得高鐵桃園站專業專區,由民間投入開發,除讓民間游資有良好管道外,也讓政府收益增多,其他如「桃園航空城」及各項政府的BOT案,也不宜舉債為之,開放民間投資才是正途。不花腦筋,動不動就亂攤派人民稅賦的政府,最讓人厭惡。
全世界未富先衰的國家甚多,南美第二大國阿根廷資源豐富、人口教育素質高,1970年代發生債務危機,近年來持續還清內外債,逐步走出低潮;菲律賓更是最貼近的案例,馬可仕統治期間,個人貪腐讓這個最有希望的亞洲經濟體大舉衰敗,迄今仍無法再起。
台灣人民過去10餘年大多數人財富難以累積,有錢人透過土地資產投機或稅務規劃愈來愈富有,這種經濟資源集中,一般百姓未富先衰的先期徵兆已逐步顯露,當政者若無法從提升台灣內需實力、作好對有錢人課稅準備及克制舉債盲目公共建設欲望三大方向著眼,也許不需10年,未富先衰的經濟教案中多一個台灣也不讓人意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