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2013

霧霾讓中國人更平等

紐約時報王霜舟
過去一周籠罩着中國東部大片區域的嚴重空氣污染獲得了中國媒體的大量報道,其中一些試圖從霧霾中找到一絲希望。由於實時空氣質量監測擴展到了許多城市,加上通報污染數據的官方網站上線,比起僅僅幾年前,中國居民如今對自己呼吸的空氣有了深入得多的認識。要知道,此類信息一度被認為相當敏感。對美國駐華大使館公布其監測儀數據的做法,中國官方也曾予以了憤怒的回應。查看谷歌(Google)和中國搜索引擎百度可以發現,今年1月,中文短語「空氣污染」的搜索量猛增。當時,北京的PM 2.5監測值急劇上升。這一數據代表的是對人類健康尤為有害的細顆粒物。

隨着上海等地經歷了極其糟糕的空氣,「空氣污染」及相關詞彙再次成為熱門。這種水平的污染過去更常與中國北部地區聯繫在一起。

根據官方媒體新華網援引的環保部數據,上周五,20個省份的104座城市的空氣質量指數超過了300,為「重污染」。在上海,PM 2.5的濃度高達602.5毫克每立方米,創下紀錄。不過,央視網的編輯王磊周日撰文指出,肆虐神州的霧霾並非一無是處。由於糟糕的空氣不再局限於北京與石家莊等因污染而臭名昭著的北方城市,王磊寫道,「全國各地人民悲催地發現,大家在霧霾面前是半斤八兩,輪流患難,誰也拿不出多少優越感。」

他還表示,污染的擴大讓中國人更平等、對面臨的威脅更清醒。「當全世界都吹捧中國的經濟奇蹟時,當全社會都醉心於生活水平的日新月異時,霧霾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國『世界工廠』地位的獲得並非沒有代價,而清潔空氣對幸福感的保證是金錢買不到的,」他寫道。

以前也有評論認為,中國的污染危機已迫使公眾意識到這一問題。然而,央視這樣的官媒進行此類討論是向前邁進了一步,但也標誌着空氣污染的嚴重性。僅僅幾年前,空氣污染還遭到淡化,被不以為然地稱之為霧,如今卻已受到廣泛承認。

王磊還列出了多數觀察人士之前忽略了的一條好處,那就是中國人面對糟糕的空氣苦中作樂,於是催生了許多關於污染的段子。數名中國博客作者認為,《環球時報》周一刊發的一篇文章就屬於此列。文中稱,它會令空中偵察裝備和部分武器制導系統的效果大打折扣。

「咱只能在奧運、世博等和平期間關閉霧障,」新浪微博的一名用戶評論,「其他時間必須開足功率匿起來,這樣才能確保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面對這篇文章是以軍事的名義為空氣污染正名或是開玩笑的說法,《環球時報》的主編胡錫進反應強烈。他指責其他一些新聞機構故意曲解文章內容,以獲取網絡流量。他寫道,這篇「嚴肅文章,被一群人說成是為中國的霧霾辯護」,並稱他們把互聯網搞成了「娛樂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