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2013

起風了》講述一個怎樣的時代

朝日新聞
日本零式戰機(零戰)的設計師堀越二郎活躍於二戰期間,作家堀辰雄在昭和初期(1930年代)聲名累世,同一時代的兩位現實人物塑造了作品中主人公的神采風貌,宮崎再借來堀的名作《起風了》這部小說名。趁著“宮崎駿最後的作品”這股宣傳東風,影片大熱,觀眾人數直線上升。

《起風了》劇照©2013二馬力・GNDHDDTK

儘管票房大勝,但日本國內對於作品本身的評價卻冰火兩重天。宮崎駿究竟懷著怎樣的創作初衷呢?

宮崎想做一部描寫昭和初期的作品。那是一個灰色的時代,軍國主義的陰雲籠罩著日本,人們奔赴前線踏上戰場。堀越、堀辰雄還有父親,無數日本人被捲入時代的洪流。在宮崎駿眼裡,那是一個“愚蠢、悲慘的時代”。懷著對戰爭的憎恨和對時代大背景下無助國民的憐惜,宮崎傾情挑戰了這部“以成人為主人公的動畫電影作品”。

宮崎感受到了當下與昭和初期的驚人相似,他痛心地為這個時代加上頹喪的註腳:“未來的日本,只有停止大肆消費一條路。(日本)會變得窮困吧。搞不好會發動戰爭。”進入21世紀,全球肆無忌憚的大量消費文明告一段落,宮崎上述的言論脫胎於他對這個時代的認識。過度消費果然不是好事,資源貧瘠的日本遭遇了重大核事故。“站在新時代的入口,我無法去做一部僅僅討好孩子們的幻想作品。”於是,有了《起風了》。

今後,不成就大業的虛無主義、行一時歡樂的享樂主義將大受追捧吧。社會矛盾或許會日益頻發……宮崎的預言讓前路暗淡無光。正因為我們身處這樣一個時代,所以更希望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去創造作品,展現日本人被暗湧吞噬的昭和初期,描繪年輕的堀越、堀辰雄的苦苦掙扎。宮崎的父親也是那個時代的過來人。宮崎說:“思及父親體驗了歷史的大起大落,我對父親的想法也漸漸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