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2015

美麗島勿蹈福島覆轍

呂錫民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日本標準時間十四時四十六分,一個強大的M9級地震在西太平洋海底發生。四座核電廠(女川核電廠、福島第一核電廠、福島第二核電廠和東海第二核電廠)相繼位於地震特別厲害的區域。雖然電廠外部電力供應受到此M9級地震而中斷,但是地震並沒有直接影響到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安關鍵系統、設備或裝置。倒是,繼之而來的海嘯高達十四公尺,遠遠超過當初預期和設計規格(五.七公尺)。因此,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安全相關設備幾乎全為海嘯所毀壞,這就是造成福島第一核電廠四座機組重創不起的關鍵主因。

位於地震與海嘯頻繁發生地區的核電廠不只在日本才有,的確,由世界核能協會資料顯示,全球總計四三三座核電反應爐的二十%係位於地震頻繁區域。另外,有許多國家像台灣將核電廠建在海岸線上,因為反應爐冷卻系統需要約十億加侖以上的用水,這些電廠皆具有被海嘯或波浪侵襲的危險。不幸地,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慘痛地揭露出,該電廠的操作並沒有具備強級地震和海嘯災難的預防措施或規劃。更具體地說,福島核災已經清楚地強調—地震和海嘯係關係著台灣核電廠安危的關鍵性因素。

很不幸地,台灣是一個封閉島國,四面環海,並且位於歐亞板塊相互作用地帶,地震與海嘯發生機率甚高,建築在海邊的各個核電廠,宛如一座座隨時都會爆發的核子彈,不像日本,台灣如果真有核災發生,那可真是無處可逃,無處可躲,全國百姓都會籠罩在死亡的陰影當中,台灣唯有廢核才是保障身家性命安全與子孫未來生活福祉的永續能源政策。

(作者為退休能源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