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俊
李光耀辭世後,崇敬與批評李光耀的評價,各自揀選其特定的面向,自由派批評其反民主,保守派讚揚其治理成就在西方民主典範之外,提供了替代的成功典範,證明了民主不能當飯吃的論調,然而,這些論述都簡化了李光耀治理理念的真正面貌。
李光耀真正的成就在於永遠國家利益至上的務實主義,他的個人政治哲學常流露出偏執與華人民族優越,但卻盡力不讓這種偏執傷害國家利益。例如:他認為中國儒家價值中的重視教育、紀律、階層的文化具有其優越性,他在獨立前以分裂馬華族群的言論極力捍衛華人利益,但他另方面則接續其在殖民時期便與英國工黨建立之左派政策淵源,在確保新加坡獨立、建立反共的國家目標下,確立了強化社會正義與所得分配的政策,讓社會福利政策扮演團結多種族社會及削弱共產主義社會基礎的重要任務,公積金及公共組屋政策相互搭配,快速積累社會儲蓄並成為政府調節經濟的政策工具,在維繫國家團結的同時亦推進國家經濟發展。
為國家利益拋成見
在外交上,他個人雖毫不掩飾對美國粗俗文化及民主政治中民粹盛行的輕蔑,但實際上卻極力拉攏美國,以確保國防安全及經濟利益。他雖疑懼東協鄰國助長馬來認同,但基於反共及區域經濟的國家利益,積極倡導東南亞國協的成立。
在廉潔價值上,李光耀一方面重視公務體系的廉潔,另方面卻有策略性地從鄰國的貪腐中為新加坡獲取大量利益,包括開放賭場及提供各國非法資金安全的資金停泊等。
從民主作為來看,李光耀也表現出許多複雜面貌,一方面李光耀用扭曲的選舉制度及訴訟手段來壓迫反對黨人士,但新加坡所著稱的官僚理性其實也與李光耀節制個人政治權力的強烈傾向有關。在許多公共政策的內閣決策上,李光耀常依據實證資料及學述論著,與內閣閣員及專家進行深入辯論,且不吝於修正個人主張,這比起許多號稱民主國家的政治領導的個人偏好主宰決策之模式,更顯其民主面向。
因此,要論斷李光耀不能僅由單一角度出發,尤其,簡化地宣揚李光耀的亞洲價值可能是嚴重曲解。因為,李光耀的哲學並不嚴謹,他的成就反而在於為國家利益拋開個人成見。由新加坡國家利益的角度來說,李光耀對外輸出亞洲價值、批評台灣民主,正好符合崛起中國的政治需求,有助於攫取新加坡想要的政經利益,許多國內論者或對李光耀的儒家價值主張大加讚揚,或極力反對,我只能說,認真你就輸了。
研究機構副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