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共享」。自己養狗太勞神,帶別人家的狗出去遛遛,過過狗癮。
車子房子、鞋帽首飾;斧頭鐮刀、小貓小狗。互通有無、待價而沽。「分享經濟」大潮湧動英倫。
艾米利是我在大草甸子上遛狗時結識的「狗友」,不過,圍著艾米利身前身後活蹦亂跳的那只獵狐犬Angus卻不是她的。
23歲的艾米利大學剛畢業參加工作,在倫敦與幾位大學時代的同學繼續合租一套單元。艾米利愛狗如命,工作和居住環境卻不允許她自己養狗。
借你的狗溜溜
通過一家為狗主人與當地的「愛狗族」牽線搭橋的網站,BorrowMyDoggy(直譯就是「借我的小狗狗」),艾米利與Angus「配對兒」,艾米利每周三天把Angus從家中接出來,到草甸子上遛一個小時。
艾米利說,她從小長大,家裏一直有狗。來倫敦過單身,不但想家,更思狗。帶Angus 出來遛遛,既解了她的「狗癮」、鍛煉了身體(人的和狗的)、又幫了狗主人的忙,皆大歡喜。
Angus遠道來自意大利。他的主人格林吉爾被意大利一家公司派駐倫敦兩年,他無法把Angus 留在意大利,又不忍心出門上班從早到晚把Angus 鎖在家裏。現在,艾米利和另一位與她情況相似的「狗友」周一到周五接Angus出門,解了格林吉爾的後顧之憂。
「分享經濟」
艾米利與格林吉爾是投身席捲英倫三島的「分享經濟」(sharing economy)大潮的新的弄潮兒。
而且,他們之間的「交換」是「分享經濟」中最「純真」的一種,沒有「銅臭」,體現的是分享的真諦。
而「分享經濟」大潮的主流,是通過讓他人享用自己擁有的東西,以換取一定的經濟利益回報。
這個「東西」,可以是實實在在的。從汽車、住房、車庫、停車位,到家具、電器、工具、剪草機,凡是有人用得著的,閒置招塵土,還不如讓人租借鬧倆小錢。
這個「東西」也可以是虛的。比如一技之長。宜家家具店買來的平板大衣櫃組裝不起來?我來幫你裝。幫了不白幫,給點服務費。
經濟疲軟催生分享一代
Airbnb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空中旅店」。這是它在泰晤士河上「放漂」出租房屋。 今天,分享經濟在英國已經是一樁價值100億英鎊的大生意。
國際知名管理諮詢公司普華永道PwC預測,在今後10年中,英國的分享經濟可達2250億英鎊。
2008年一場席捲全球的嚴重經濟衰退,迫使許多英國人「另闢蹊徑」。過去不屑一顧、不值得勞神的掙錢機會,變成了「有棗沒棗只管打兩桿子」。
危機過去,物盡其用的分享習慣卻已養成。
另一個推動分享經濟形成規模的催化劑是網絡。有人要出租,有人要借用,網絡為媒,互通有無。
90後、00後一代成為分享經濟的弄潮兒也就不奇怪了。
根據普華永道PwC的報告,77%的千禧年前後出生的年輕人,更看重的是「經歷」而不是「東西」。他們認為,對物質的使用權重於對物質的擁有權。這個比例,是25歲以上接受調查者的一倍。
太多的調查描繪的年輕一代重利輕義,重物質輕精神,迷失在電子玩意兒裏。普華永道的報告令人耳目一新。
已經形成世界性市場的「分享經濟」主要有以下幾大類型:
轎車。分享經濟的最大一宗買賣。家用轎車購買、保險、路稅、保養耗資不菲,但實際的利用率並不高,「一生」中多數時間停在家門口或路邊。Zipcar把閒置的轎車組成一個覆蓋一個城市的「車隊」,共需要者就近租用一、兩個小時。Blablacar為搭順風車者牽線搭橋。Parkatmyhouse則為駕車上班沒有地方泊車的人聯繫住家閒置的停車位。
租房。 短期出租住房,從整棟房屋到其中一間臥室甚至是客廳裏的沙發牀。其中,Airbnb已經成為全球性的「空中旅店」。
工具。 英國人打發時間最大愛好之一是「自己動手」Do it yourself。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自己動手要有得力的工具。而電鑽、電鋸等工具要買新的非常貴,而多數人的DIY往往是三分鐘熱情,工具買來了,興致可能已經過去。於是,租借工具或互通有無的交換成為「分享」的熱門也就不難理解。
幫手。工具好,還得會使。無論是DIY做手工,還是「沾花惹草」拾掇花園,技術和經驗也可以化為鈔票。
當然,還有文章開始提到的「寵物共享」。自己養狗養貓太勞神,帶別人家的狗出去遛遛,或給度假的主人「看貓」,過過狗癮貓癮。
不過嘛,就我自己而言,狗交給別人溜還真不放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