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業龍頭麥當勞擬退出台灣市場,大概是近來最勁爆的經濟議題。對於麥當勞為何要退出台灣,各界看法分歧,而麥當勞本身的全球經營布局策略改變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當此一事件一曝光時,幾乎第一時間,工商團體便表示「台灣投資環境惡化再浮上檯面」、「警訊已現,政府要加油」。
某全國性商業團體領導人立即表示:「近年來台灣社會氛圍反商仇富情結高漲,消費者權益被無限上綱,加上能源問題未解,限電危機一觸即發,繼電價後,水價也要上漲,企業經營日漸辛苦」,「除了這些成本,台灣勞工的假期又多,彈性工時未解等種種問題,都會阻礙業者投資,從新增投資年減15% 就可看出端倪。」
上述這段話,幾乎是台灣的工商團體及大老闆們長年掛在嘴邊的,無論什麼事件,都可以拿來數說一番,連麥當勞要退出台灣,都可以無限上綱至此。對照事後麥當勞全球布局的策略考量,上述這段話只令人覺得滑稽而無知。儘管如此,這段話也足以彰顯:在小小台灣,內部對於經濟發展的看法,竟有那麼大的歧異。
麥當勞是最典型的全球性企業,其標準商品「大麥克 (Big Mac) 漢堡」在各國的訂價還是國際金融理論中被用來評斷一國匯率是否被高估或低估的依據。因此,用麥當勞的經營來檢視台灣與其他國家經濟情況的優劣,當然是很適當的方式。
設若麥當勞在台灣的經營獲利不佳,其原因真會是「成本高漲」、「消費者權益被無限上綱」?這恐怕不值識者一笑。首先,台灣的水、電價格在全球主要國家中相對低廉,乃是常識;其次,台灣的薪資水準在主要國家中低得可以,則不但是常識,還是悲哀,更何況麥當勞對於壓低人事成本的工夫眾所周知;再者,應該沒有人是因為「反商仇富」而不去吃麥當勞的吧!此外,台灣消費者近年來飽受食安風暴之苦,無良企業卻仍多逍遙法外或被輕輕放下,何來「消費者權益被無限上綱」?更何況,先進國家的消費者意識難道會低於台灣嗎?因此,以cost down聞名全球的台灣絕對不會使麥當勞因成本問題而經營不佳。
反之,設若麥當勞在台灣的經營獲利不佳,其真正原因實是普遍的低薪化導致一般人民消費能力薄弱。麥當勞有多項套餐商品是全球標準化商品,其在台灣的定價與主要國家相較並不算高。這些套餐商品在其他國家就是一般日常的餐費水準,然而,在台灣,麥當勞套餐已是較一般日常餐費為高的準奢侈性產品。這也逼得麥當勞不得不長年推出促銷商品以為因應。是麥當勞的西式餐點不符合台灣人的飲食習慣嗎?別忘了台灣曾是麥當全球銷售成長最快速的市場之一,而那正是台灣薪資成長最快速的時代。
若說台灣的經營環境不佳,特別是服務業,則低薪所造成的消費力薄弱、內需難以成長,絕對是最主要的原因。若有人認為高成本是經營環境不佳的原因,那在成本已夠低的台灣,恐怕是最不適合再繼續經營者。這些不願意或無能力支付較高薪水的企業,正是台灣所最不需要的!
經濟不好,政府固然難辭其咎而需要加油,但更要加油的,是企業!特別是那些只會鎮日抱怨、要求政府的企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