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景氣不可能一直低迷不振,也可能是比較基期過低,小英政府上台後,台股先是展開驚奇之旅,不但脫離五二○重挫魔咒,表現亮眼,難看的經濟指標也看到幾絲春意,景氣奮力一躍,勉強脫離連十藍的窘局,而台經院的製造業指數與中經院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也報出佳音。這是經濟崩盤前迴光返照的「死貓跳」,或是脫離困局的新起步?這才是一份未完成的試題,有待小英總統及其執政團隊認真作答。
平心而論,此刻台灣經濟既是危機密布但也有轉機乍現。危機乃是全球的貿易量成長已低於GDP成長,對以出口為成長動能的台灣相當不利。而且,據主計總處統計,近五年我國平均出口量的年增率降至二.四%,已低於同期全球貿易量增幅三.九%,經濟擴張量能的弱化非常明顯。其次,根據人民日報權威人士認為(一般咸認代表習近平的觀點),中國未來幾年的經濟發展呈現L型軌跡,而非V型或U型反轉,充分反映中共當局認知中國如此巨大的經濟體不可能維持長期高速成長,因此將進行結構性改革,不再採取非傳統的刺激措施。台灣對中國、香港的出口約占整體出口四成,且根據我官方資料顯示,至去年底台灣對中國投資達新台幣二兆二千多億元,台灣對中國的經貿依存度瀕臨警戒線,一旦中國經濟成長趨緩,或是爆發泡沫化危機,台灣將是最大的受害者。國際大環境如此險峻,縱然小英政府有拚搏之決心與意志,但欲達成回天之功,確為艱鉅的任務。
綜觀小英的振興經濟對策,主要有三大方略︰其一,扶植亞洲矽谷、生技醫療、綠能產業、智慧機械、國防科技等五大創新產業,以工業4.0與網路科技接軌新產業趨勢,取代以硬體為主的舊產業。尤甚者,五大創新產業以本土為生產重地,將可逐漸填補產業外移所導致的空洞化,不僅可增加產能,更有助於薪資與就業的提升。但是,新產業的建構需要人才與政策、法令、租稅的配套。台灣是否擁有足夠人才,法令修訂能否與時俱進,行政效率可否發揮,攸關台灣能不能在分享經濟與自動化的產業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方面小英政府必須快速展現其企圖心與執行力。
其二,台灣GDP缺乏成長動能,重要原因在於官方與民間均有投資不足現象。官方受限於政府預算七、八成用於法律規定之義務性支出,而舉債瀕臨上限,能夠投入公共建設的經費有限。民間則缺乏投資機會與信心,加上租稅方面的富人稅、健保補充保費與股利扣抵減半等,在在迫使大戶、有錢人出走。以對外投資而言,迄二○一五年底,台灣對外投資總額達七兆四千多億元;而資金連續廿三季淨流出,達二五六九億美元,顯見台灣資金充沛。為了強化民間的投資信心,國發會提出所謂「三駕馬車」政策:成立規模一千億元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成立國家級投資貿易公司及推動五大創新產業。基金總額不大,但若善加利用,則可引導出數倍的民間投資,補充近年來投資不足的缺失。最後,則是積極參與區域整合,努力加入TPP、RCEP,強化多元化發展,降低對單一地區(即中國)的依賴。其政策指標乃是新南向政策,以加深台灣與新興經濟體東協十國的經濟連結,如此既可分享東協快速成長的果實,更能減少紅色供應鏈崛起對台灣產業的威脅。
昔時孔明未出即有隆中三策,助劉備三分天下,今日景氣低迷,連連亮起藍燈,小英就任即提出振興經濟三策,若執行得當,則兼具長短期效用,將可拉升台灣經濟再度騰飛。倘使依舊流於口沫橫飛、天花亂墜的演講或作文比賽,台灣經濟可能淪為失落日本的翻版,成為世界經濟發展失敗的案例而貽笑世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