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2012

你問過自己這4個問題嗎?

彼得‧杜拉克認為追求成效的人會在埋首工作之餘,抬頭看看組織目標,並且自問,「我對組織能做的最大貢獻是什麼?」想成為高效經理人,你需要問自己這4個關鍵問題!

關鍵提問1:「我對組織能做的最大貢獻是什麼?」
關鍵提問2:「我是不是正在做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關鍵提問3:「我能夠做什麼?」
關鍵提問4:「若我們還沒有做這件事,現在是不是願意開始做?」

1994年, 當時任教於大學的吉姆‧ 柯林斯( J imCol l ins)剛推出暢銷書《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但他仍對未來感到茫然: 他不知該繼續教書、開管理顧問公司,或仍有其他選擇。最後,他決定求教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Drucker)。

杜拉克給的建議是,他應該持續寫書研究、構思有影響力的觀點。柯林斯聽進去了。7年後,被譽為近年來最有影響力商管書的《從A到A﹢》問世。「杜拉克用一個簡單的問題,摘要了我們的談話,也改變了我的一生。這個問題是:『你想要貢獻什麼?』」柯林斯在2005年這樣告訴美國《商業周刊》(Bloomberg Business Week)。

在《有效的經營者》(The EffectiveExecutive)一書中,杜拉克用了一整個篇章來解釋這個問題的重要。「把焦點放在貢獻上,就是把焦點放在有效性上,」他認為,追求成效的人會在埋首工作之餘,抬頭看看組織目標,並且自問,「我對組織能做的最大貢獻是什麼?」

關鍵提問1:「我對組織能做的最大貢獻是什麼?」
杜拉克舉例,一位從財務部門主管升任的總經理,貢獻可能就不再是精算成本,而是培育人才──因為這件事別人不能做,只有他能做;而且若做得好,將大大影響公司成績。

同樣地,當工作者升任主管後,在評鑑同仁工作表現時,他應該關注的也是對方的長處,亦即「他能貢獻什麼?」而非「他是否能與我融洽相處?」。

關鍵提問2:「我是不是正在做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對知識工作者而言,測定自己貢獻標準的時間點,通常是在從事第一份工作的時候。只要一感覺到在工作上難以施展,最好能及早自問「我是不是正在做最適合自己的工作?」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該儘快換跑道。因為,工作者唯有能力能被充分活用,才會對工作抱持熱誠,進而獲致優秀成果;相反地,若是工作範圍狹窄,使工作者感到「能力未被活用」,很容易就會抱怨連連、消極早衰。

關鍵提問3:「我能夠做什麼?」
因此,每當在工作上遇到限制或瓶頸時,高效經理人便會先自問「我能夠做什麼?」從找尋自己能夠造成改變的事情上著手。而一旦能做到這點,杜拉克認為,人們最後一定會發現,你所能完成的事,遠多過所擁有的時間與資源。只可惜,大多數工作者往往本末倒置,將重心放在老闆、公司不讓他們做的事情上,徒勞無功地針對自己無法改變的現狀大發牢騷,卻荒廢了自己的長處。

關鍵提問4:「若我們還沒有做這件事,現在是不是願意開始做?」
針對如何提高工作效能,杜拉克提出的關鍵問題便是:「若我們還沒有做這件事,現在是不是願意開始做?」這個問題的目的在於,擺脫「沒有生產力的過去」;所以只要你無法不假思索地回答「是」,那你可能就得停止進行這件事,以免繼續朝錯誤的方向上投入更多資源。杜拉克強調,「經理人特有的工作,就是為了明天投下今天的資源,」而為了集中力量、維持組織平衡,經理人必須勇敢做出取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