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喪禮上,你希望別人怎麼評價你這個人?」這是我在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的《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中讀到的啟發。
當我離開人世時,我希望兒子從別人口中認識的媽媽,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一個能帶給別人價值的主管。這個目標成為我對自己一生行為的約束;這麼多年過去,依然影響至深。
光有title(職銜),卻不能幫助員工學習、組織成長,為群體帶來「價值」,便不能稱為一個好的領導者。
學習面對缺點,養成自律的習慣
身為管理者,總有長久累積、難以根除的面子、自尊問題,學習除去自私心理,才能無私地幫助他人,以員工需要、組織成長為第一優先。這種「除己」的心態,絕對是場長時間的自我修練,也才是真正的領導行為。
要能「除己」,必須先「認識自己」。而探索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團體相處過程中,從別人眼裡看見自己,學習面對缺點。
我去年3月一就任,便立即著手推動集團內的品牌整合工作。對員工而言,短時間內要進行大規模改革並非易事,甚至曾有資深主管直接當著我的面說:「我們都還不太認識妳,請問要我們如何跟隨妳?」
當下的我只覺得這句話非常刺耳,彷彿自己不受尊重、無法服人,一度企圖回嘴反駁。但轉念一想,對方提出的疑問確實合情合理,反而提醒我應該以更明確的組織目標、更具體的改革原因,讓對方了解,進而信服,而非讓「我」的存在,阻礙雙方溝通,依從個人情緒行事。
這種有如「剝洋蔥」式的心靈探索,一層層地挖掘弱點、勇敢面對其實並不夠好的自己,當然並不好受。但是身為領導者,如果自己心不定,便無從傾聽對方、帶領別人。
在訓練「除己」的過程中,自我紀律的養成也非常重要。我定時看書,並長年維持早睡早起的習慣:每天早上6點起床,慢跑半小時;無論多忙,一周至少運動4次。自律就是一種自我領導,學習控制自己的私欲、懶惰,進而鍛鍊思考方式。
釐清自我定位,規畫成長藍圖
要學習職場上的領導作為,可以從閱讀做起。在重視服務的商業社會中,必須特別重視「人本」原則,用軟技巧帶人帶心,提升員工士氣,畢竟服務人員本身不開心,如何能讓顧客滿意?
所以,我除了吸收與管理、趨勢相關的知識之外,也會特別去涉獵人文、心靈探討類書籍,《與成功有約》和約翰‧麥斯威爾(John Maxwell)的《思考的黃金法則》(Thinking for a Change)就是其中兩本讓我獲益良多的書。
當然,汲取了書本上的知識之後,還必須落實於職場情境和領導行為上,才能將原理原則「內化」,不斷充實自己的領導修為。
接受輪調挑戰、在經歷中學習,也是培養領導力的方法,千萬不要害怕改變。在我的職業生涯裡,我曾經先後輪調行政、業務、產品和人資訓練等職務。豐富的跨部門經驗,為我建構了完整的企業視野,也造就我成為管理者之後的決策思維。
我在1999年外派至日本的IBM亞太總部,跟在美國人總裁身邊學習,就是一次讓我eye-opening(大開眼界)的經驗。某次會議中,我針對當時大中華區業績表現不振,表達了個人看法,上司聽了之後就反問:「所以妳是說大中華區負責人資源分配不均嗎?」
我還記得,被這麼一問的當下,我非常緊張,只是急忙澄清自己絕無批評對方之意。這次經驗猶如當頭棒喝,讓我重新反省自己的邏輯思維,和模稜兩可的「中式」表達方式。
身為管理者,一定要清晰、直截了當地傳達訊息,對事不對人,避免言外生意,這是我在美式領導風格中學到的一堂課。之後輾轉派駐大陸,再從外商轉任本土企業,每次職務更動都為我帶來不同啟發,終生受用。
要成為領導者,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定位,思索你希望自己能走多遠?釐清了自我定位,才能規畫自己該怎麼做、怎麼走,也才能驅策自己達成目標。要成為什麼位置的人、應該具備怎麼樣的肚量、視野、能力,都是能經過目標設立,慢慢修練達成的。
領導者須注意的4件事:
1.先認識自己,後能「除己」:學習面對缺點,除去自私心態,才能為組織帶來最大價值。
2.作息規律,學習自律:自律能訓練自我領導能力,排除惰性和私欲,修練心智。
3.大量閱讀,深層內化:汲取管理、趨勢、人文類書籍知識後,內化為領導作為。
4.把握輪調、外派機會:豐富經歷和跨部門經驗,有助於培養管理者的思維和視野。
童至祥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IBM台灣區總經理,為台灣IBM創立50年來首位女性總經理。於IBM服務期間主導「T領導課程」,培養兼具專業深度、管理思維寬度的T型人才。2009年3月出任特力集團執行長。
採訪 / 林文玲、陳芳毓、郭子苓 撰文 / 郭子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