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特設計負責人》廖素金
與茶接觸的起始,來自於「竹外一室香」茶會。那時與同為設計人的先生參加位於台泥大樓的茶會,兩人步入會場,同時被那樣的空間所震撼!自詡對於美學嗅覺敏銳的我們,從來沒有任何一場活動能夠讓人如此心動。
穿越一條長長的竹林迴廊,透過那樣的空間音樂流動,再低頭彎身進入,那般人茶與境的交融美,頓時有想要理解千年以來茶時空的衝動。
茶的有趣與人格、層次無關,但能喝出其中的茶湯趣味者,卻與其心胸風度相連;淡茶一杯的清朗,自古至今實無須理論支撐,只要融入真誠就是一杯好茶。透過茶的緣分,讓我對美學的體會已經超越眼睛,而是從生活中茁壯滋長;設計人也許能造物,卻無法造境。老師帶領我們看待老器物的美,深入每個美學背後的演變與哲理,要求我們的茶席都該有自己的風格與見地。
澳洲蒙納士大學博士候選人》史浩霖
我二○一一年二月因博士論文的田野研究,從澳洲墨爾本搬回台灣。論文的主題為「台灣茶文化:以東方美人茶為例」,我因此透過朋友的幫助,搬去白毫烏龍茶的故鄉──北埔。雖然這七、八年已經去過北埔很多次,但還真的沒有想到,安靜的老聚落裡頭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我們的巷口對面就是「水井茶堂」,不少當地朋友是以種茶、做茶、賣茶而生活的,所以我們的「吃喝玩樂」生活方式也是以茶為中心──喝茶、吃茶食、玩茶。
茶味與茶藝都很美,但對我而言,習茶的目標跟生活美學無關。「美學」常常當「消費」和「購物」的藉口,但是習茶的目標則是一種「製作」。
習茶也不是「文化創意產業」,雖然茶是個商品,茶文化的底蘊和價值不能萎縮成經濟的層面而已。
時尚精品業行銷企畫》程婉儀
五年前,若你告訴我,我會和茶發生關係,而且是還是密不可分的那種;我會回答:你想太多了(再送你一個大大甜甜的微笑)。我喜歡白開水!茶和咖啡、奶茶是偶爾的調劑品。工作上我在LV負責珠寶手表部分,心嚮往的是時尚、影視、美食和新創意。家是紐約簡約Loft風,擺滿了拼圖。在別人的眼中,我是個思想洋化的外國人,很少人知道我的中文名字,叫我Sarah或莎拉。
而現在的我,人生志業變成了要成為一位瓷器茶具醫生……。
學茶,我最大的障礙就是我安靜不下來,只要有人跟我在同一個場合空間,我就覺得一定要有人講話,不能冷場,否則會無比的尷尬;那泡茶應有的專注、安靜和體貼,該怎麼辦呢?「裝」,只好用演的,裝氣質,裝安靜,忍著不說話;但心裡是又偷笑又緊張,更不用說動作是多麼的僵硬囉!
最後只能去問老師我的盲點和問題所在:那就是我眼裡心裡都沒茶,我忙著注意人,注意外在環境……。
老師要我想像,假如我是那一葉葉的茶,在泡茶的過程會有什麼變化?從被賞,被置茶,被澆上那近一百度的水,那會讓我(茶葉)生命被完全綻放的水,茶葉釋放伸展的一絲絲動作,都讓我擬人化了……大家不妨也試試!我因為開始關注茶本身,居然神奇似的,別的人在那當下好像消失了;整個世界只剩我和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