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
對目前中國經濟的格局以及未來的增長前景,國內、國際經濟學界和決策層的經濟學家們有著各種各樣的判斷和預期。持較樂觀判斷的決策層經濟學家們認為,2010年中國的經濟增速會高於去年,並在未來十幾年中會保持一個9%以上的增速。此外,也有一些較樂觀的經濟學家認為,目前中國的城市化率還不高,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加上中國巨大的人口稟賦以及東、中、西部發展水平的巨大差異等等因素,決定了中國經濟目前仍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上升期,至少還有一二十年的高速增長。
相反,一些持比較悲觀預期的經濟學家們目前則對中國經濟內部存在的種種問題比較擔憂。有學者認為,隨著中國2008年以來“四萬億”刺激計劃的漸次退出,在新一輪鐵公基和大項目完成之後,中國經濟可能找不到更多的增長點,因而要面臨一個經濟增速自然下行的趨勢。另外,也有不少人擔心,過去多年形成的地方政府競爭的體制,尤其是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政府的龐大刺激經濟計劃,已導致地方政府的負債越積越多,這在目前已經是一個很嚴重的隱患。除央行公布的地方政府7.6萬億的負債外,有學者甚至估計中國各地方政府可能有高達十多萬億的隱性負債黑洞。這些地方政府負債,85%以上都是銀行貸款,還有地方政府各種融資平台的其它債務融資。這麼巨大的地方負債,很大部分是借貸無擔保、還款無著落。雖然在這種地方政府競爭發展GDP的體制格局中,各地在短期內把GDP增速搞了上去,但這些巨大的政府負債到期後,一旦土地出讓受到限制,或土地價格下滑,地方政府將無法清償。隨之,地方政府的財政風險就會轉化為金融危機,最終會把中國的金融系統拖垮。有經濟學家甚至擔心,中國在未來可能會出現像2007年美國的次貸危機那樣的一場由地方政府負債所引發的“金融風暴”,並引致未來中國的一次“經濟大衰退”。
除上述擔憂外,也有較為審慎的經濟學家認為,盡管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最近宣布這場世界性的經濟衰退在去年6月就已結束,但西方三大經濟體的復蘇之路將依然漫長。直到目前為止,西方三大經濟體內部的失業率均持高不下,房地產和金融部門仍然問題重重,加上消費需求仍然疲軟,這就導致中國過去那種依賴外貿出口每年二十幾個百分點的增長模式一去不復返了。另外,由於中國國民收入分配中勞動收入所佔份額多年持續下降,致使那種指靠居民消費快速增長來啟動內需的想法只能是一個理論上的“宏觀願望”。在這種內外格局中,除地方政府舉債大搞項目建設和國有部門的巨額鐵公基投入外,中國經濟增長還很難有其他可行的增長思路。如果房地產再在政府嚴厲的宏觀調控中失去了強勁增長的勢頭,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點又在哪裡?又靠什麼?
2010年以來,中國第一季度外貿出口的高速增長以及GDP的雙位數增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拜去年同期基數太低所賜,實在容不得盲目樂觀。第二季度以來,各種宏觀指數都呈現下行的征象,這也實際上表明,中國經濟現狀和前景並不盡如一些決策層經濟學家們所宣稱的是“形勢一片大好”。中國經濟雖不如一些悲觀經濟學家們所說的處於“二次探底”的後半期,但增速下行,卻已顯端倪。
中國宏觀經濟增速下行,是否就如一些經濟學家所認為的是“中國經濟恢復常態”?這顯然是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問題。然而,中國現在的問題是,當前的社會格局是否能容得經濟有一個中低速增長?當然,在目前全世界“LUV型經濟復蘇”(最近,安永公司全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James Turley提出,西歐復蘇總體呈“L”型,北美復蘇總體呈“U”型,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復蘇總體呈“V”型)態勢中,相比其他國家,目前中國尤其是中國政府的日子要好過得多──如果說不是說世界上最好和最有利的話,但這決非意味著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中沒有隱憂。
隱憂有哪些?除了上面所舉的那些持謹慎甚至較悲觀的經濟學們所提出的問題外──這些都明擺在那裡,筆者的最大擔憂,並不在於在4萬億刺激經濟計劃過後全社會投資的下行,也不在於中國企業的出口訂單數量目前看來仍然只是恢復性的增長,而在於更深層的“制度與增長”的關系問題。具體說來,由於一些民營企業家對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一些長期不確定因素以及自己財產安全問題的擔憂,影響了他們的預期,導致他們擴張自己工商企業的動力正在減弱。
最近,從各種渠道得到的信息中獲知,由於中國經濟過去十幾年的高速增長,加上近幾年中國經濟的貨幣化不斷加速,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的一些民營企業家並不缺錢,或者說並不缺少進一步擴大自己企業和公司集團的資本。相反,不少民營企業家有著巨額資金,但目前卻不知如何用。近年來,政府政策多變,且不可預測,加上社會不安定因素不斷發生,社會的緊張度不斷增強,導致許多企業家似乎都有某種社會大變局之前的那種不安。這一格局,實際上已經導致一些民營企業家很少有動力再去發展實業,去擴增自己企業的新生產能力,去發展自己的商業帝國,甚至也不去“炒煤”、“炒房地產”和“炒股”,而是把自己的資產盡量“變現(鈔)化”,並設法移居國外,隨之也把部分資產轉移到國外。
在過去30多年的改革大潮中,尤其是在中國加入WTO之後千載難逢的出口貿易快速擴張的機會中,中國一大批民營企業家迅速崛起。他們由小到大,由弱變強,不斷地擴張自己的工廠和企業集團。這是過去30年中國經濟奇跡的一個最主要的動力源。如果未來中國的一大批成功企業家創生和擴大自己工商企業的沖動衰減了,任何政府刺激經濟的計劃,包括中國經濟貨幣化的加速(極度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以及股票一級市場源源不斷的IPO,都將最終會是無效的,或者說就根本達不到預期的目的與收效。由此看來,盡早啟動政治體制改革,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憲政民主政治和良序公正的法治社會,使全社會各階層的人都有一個安全感,使企業家們都有一個光明和穩定的預期,已經是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到現階段所刻不容緩的了。
我個人解讀,溫家寶總理不久前在深圳經濟特區的一次講話中所說的,“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就會得而復失”,“停滯和倒退不僅會葬送30多年的改革開放的成果和寶貴的發展機遇,窒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勃勃生機,而且違背人民的意志,最終只會是死路一條”,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講的。
(本文作者韋森,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在劍橋大學經濟與政治學院和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訪學。主要研究領域為制度經濟學和比較制度分析。學術著作主要有:《社會制序的經濟分析導論》、《經濟學與倫理學》、《經濟學與哲學》、《經濟理論與市場秩序》、《經濟學如詩》、《思辨的經濟學》以及《市場、法治與民主》等。本欄目所述僅代表他的個人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