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2012

他為什麼比較聰明?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在《新‧企業參謀》書中指出,「人稱『問題解決者』的那些人,就是能在進入問題核心前,把思考力發揮到極限,擬出一套方法的人。」
不經思考地讀這句話,會覺得還滿「勵志」的,彷彿用盡腦汁得出了一套厲害辦法。只是,在職場上,很多人在碰到問題要想對策時,第一個反應就是「頭腦一片空白」,更怕自己在說出答案後「全場一片靜默」。

但不可否認,在你的辦公室裡,就是有些主管或同事「感覺比較聰明」,好像不管碰到什麼問題,都能很快提出精闢的見解。你甘於承認自己比較笨嗎?
關於「想得快」跟「想得慢」(或想不出來)的差距,有點像是你已經背好「8×5=40」,還是用「8+8+8+8+8」累計算出40這個答案。會背公式並沒有比較聰明,只是比較快罷了!但是,快很重要嗎?日本作家勝間和代在《培養商業腦的7種組織力》提到,「判斷速度快的人,得到結果也比較快,進一步運用這個結果做出新的判斷,就能創造出這種判斷的良性循環。」

勝間和代認為,要加快判斷速度,必須建立在「組織架構」(framework)上,而組織架構的定義是:由「假設、概念、價值和做法」所構成的一套觀察現實環境的方法。簡單說,你常聽到的SWOT矩陣,就是一種思考架構,讓你在思考公司發展方向或盤點個人工作能力時,能夠快速找出4個切入點,省去了「從零開始」的不知所措。

當然,無論是任何公式或架構,既然指出了一條路,就會產生局限,讓人覺得只有一條路可走。關於這點,倒也不用太過擔心,背心法、練招式,是為了讓你有機會上場格鬥,但上場後,如果無法視局勢與對手而調整應變,大概立刻就被看透擊敗了。所以,多備妥幾個思考架構或工具,先求「有」(想法、假設、做法),接著就能驗證可行性,再提出更精確的構想。如此反覆演練,你就會漸漸把架構或工具熟記、內化、終至遺忘,融會貫通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思考架構,變成聰明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