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勞保年金體系的財務問題浮上檯面,軍公教的「年終慰問金」也被拖出來檢討。在媒體爭論著「有感」和「無感」之際,勞工朋友的相對剝奪感格外強烈,而談話節目中公務員的憤怒,儼然挑起了民眾的敏感神經。怕事的內閣與總統,難得果斷地做出決策,只給月退兩萬以下的「弱勢公務員」。
真怕這件爭議就此了斷! 這是我們通盤檢討年金體系的好時機。面對人口高齡化、家庭型態轉變以及經濟成長趨緩等造成的新社會風險,事實上目前現存的任何一個年金體系都不可能永續。不只勞保不保,其他「保」也是命在旦夕。
首先,年金體系不該分割成的不同的職業別,造成虛假的階級對立,而應該被視為國家社會安全制度的一環。與其勞工和軍公教相互指摘,相互說服誰應該比較多、誰該被刪除,我們都忘了年金體系的根本目標:保障高齡者的經濟安全。
我們的政府將年金視作「慰問」,正反映了殘補式社會福利的邏輯。勞工五毛、軍公教一塊,農民則是看誰執政漫天喊價。年金被視為一種「德政」而不是社會安全「制度」,因此每每成為選前的競價角力,從來不是政府認真面對的議題,也難怪經建會年金小組兩年多沒開過半次會了。
其次,「喊價」不僅無法將社會安全和國家財政妥切的連結,也造成了社會群體間的對立。誰應該多一點,誰對國家的貢獻大,這都是吵不完的各說各話。
走出對立強化照護
更重要的是,沿著職業別切割的年金體系,無法建立起「同舟共濟」的社會連帶,實質地回應新的社會風險帶給我們的集體挑戰。
這是我們認真思考單一年金體系的難得機會,而全民健保即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初整合了公保、勞保、農保等不同健康保險的設計,讓全民健保在總額控制獲得了舉世讚嘆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它實質保障了民眾的就醫風險,而單一的保險體系,也創造了公民監督和參與的空間。
最後,我們都不能忘了年金的最終目的:老有所養。「津貼式」的社會福利,不見得能夠實質回應退休者的安全需求。年金一毛都不能少,其實正反映了我們在高齡照護的低度發展,只好仰賴著實實在在的現金,購買他們需要的服務。
年金爭議不只是誰多誰少的問題,它提醒了我們面對人口高齡化、家庭型態轉變以及經濟成長榮景不再之際,國家應該更積極地作為回應新社會風險。走出對立,建立單一年金體系,並強化實質高齡照護服務的供給,不僅更公平,也才能真正地建立起更強大的社會連帶感。
更重要的是,實質回應高齡者的社會安全需求。
作者為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醫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