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的前景被蒙上一層厚厚的陰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日發布的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和《財政監測報告》顯示,全球經濟增長疲弱,下行風險在加大。
歐洲穩定機制生效 可放貸5000億歐元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和英國《金融時報》近日聯合發布的"全球經濟復蘇追蹤指標"(TIGER指標)也顯示,盡管全球央行做出了擴大需求的最大努力,但全球經濟復蘇"岌岌可危",面臨又一次陷入全球衰退的威脅。
"岌岌可危"這個詞,清晰地顯示出世界經濟的疲弱程度。這種頹勢在發達經濟體,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率過低、失業狀況難以得到有效改善;在新興市場經濟體,則表現為一度強勁的增長開始放緩,盡管目前還未顯露出經濟"硬著陸"的跡像。
正如一位IMF官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所談到的,"如果歐債危機進一步升級,或者美國未能避免財政懸崖,都可能讓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美國經濟和歐元區經濟是世界經濟中的重要兩極--如果美國經濟復蘇乏力,歐債危機遲遲難被消除,甚至升級,則世界經濟的總體態勢,難以明亮。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美國經濟復蘇乏力的狀況較為明顯。貨幣的寬松難解諸多結構性的問題,就業市場的復蘇難以一帆風順。華爾街預計,在截至9月底的這個季度裡,美國企業的利潤會有所下滑。美國聯邦快遞和聯合包裹公司往往被視為世界經濟的晴雨表,但這兩家公司在前些時候發布的財報中,均調低了各自的全年盈利預期,理由是全球貿易增長放緩。
歐債危機為時已久,前景依舊難明。一些歐元區國家長期的高福利政策,以及巨額開支使財政赤字、公共負債難堪重負,這些問題與金融危機交織在一起,使得歐債危機積重難返。歐債危機的陰霾長期難散,背後不單單是經濟層面的問題,也跟政治的困局密切相關。
10月8日,歐洲永久性救助機制歐洲穩定機制(ESM)正式啟動,這是灰暗中的一個亮點,對於生來就存在體制缺陷的歐元區經濟而言,尤其是對於化解歐債危機不無裨益。但是,光靠這個救助機制無法在根本上消彌危機。歐元區經濟的脫困,還有很多路要走。
在IMF看來,導致發達經濟體增長率下滑的因素是財政整頓和依舊脆弱的金融體系。這個國際金融機構給出的建議,是相關經濟當局要給出有效的政策回應,在中期內降低公共債務的水平。顯然,美國經濟如何能夠實現突圍,歐債危機如何能夠走到盡頭,仍舊充滿了變數。
這是世界經濟形勢的真實現狀,全球經濟的未來前景不得不讓人憂慮。更值得關注的是,全球經濟的不利變化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可能會加重。世界銀行在本周一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調降至7.7%,比之該行在5月份預測的8.2%,有不小的下滑。
在一個全球化時代,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命運緊密相連,這一點毋庸置疑。全球經濟前景不明,充滿不確定性,這對中國經濟來說,絕非好消息。至少,這給中國經濟所期待的穩定外需目標的實現,增加了難度。
中國經濟要有一個好的表現,這不僅關乎自身,也關乎世界經濟。中國經濟稍有下滑,面臨下行壓力,就會使得外界緊張。曾有人如此問過:"中國會將世界經濟拖入衰退?"這不是說,全球經濟的不景氣要怪罪於中國經濟的表現,而是說,倘若中國經濟出色,能夠幫助全球經濟走出困局。
如此,中國經濟需要在全球經濟衰勢中尋求突圍,穩增長的意義也就更為凸顯。穩增長的要義,是要有短期手段與長期安排相結合。在加大投資力度刺激經濟的同時,更要通過結構性減稅等財政手段,以及啟動一系列改革,為經濟減壓,為轉型助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