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2014

擁抱全世界

喜歡粉飾太平的馬政府,終於有人願意說真話了。國發會主委管中閔近日坦承,「早就不認為還有亞洲四小龍這件事」,他說,「新加坡國民所得早已超過台灣一倍以上,他們不會覺得和台灣站在一起;韓國是G20成員之一,經濟實力已經要挑戰日本,眼中早就沒有台灣」;香港掛在中國巨龍身上,飛起來也看不到台灣,「台灣自己要看見自己面臨的困境」。更慘的是,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駱錦明直言,現在開發中國家一直在進步,台灣要更努力,否則連「亞洲十小龍」都擠不進去。

馬英九執政後,經常自吹自擂台灣的經濟表現是四小龍排名第二。這次管中閔乾脆明言,早就沒有四小龍了,等於直接揭穿「這個人」的謊言。事實上,馬先生上台近六年,經濟甭說與其他三小龍比較,早就與世界脫隊了;出口與經濟成長連續三年低於世界平均值,前年外人直接投資排名世界倒數第二,甚至不如北韓。而根據IMF統計,去年新加坡、香港、南韓人均GDP分別為五二一七九美元、三八七九七美元、二五○五一美元,台灣是二一一四一美元;失業率之高亦是台灣排名第一。可見其他三小龍是已開發經濟體,有如飛龍在天;獨獨台灣還在原地踏步,加上來勢洶洶的東協、新興市場,相形之下我國恐怕只是在地上爬行的小蛇罷了。

悲哀的是,四小龍崛起於一九七○年代,當時台灣以近二十年的兩位數經濟成長,曾位居四小龍之首,被譽為經濟奇蹟,當成新興國家發展的典範。之後,中國採取開放政策,在沿海地區設立經濟特區,亦多師法台灣成功經驗。孰料,今日我國竟停滯不前,不但被三小龍拋開,更有許多後起之秀正在急起直追。回顧歷史,以台韓相比最令人感嘆。台灣人過去愛稱台韓為兄弟之邦,自居為兄,而南韓為弟,此固為溢美之詞,但就當時的經濟狀況,卻也符合實情。當時我國人民對韓國人處處展現出強烈的優越感,而今安在哉?一九九○年時,台灣、南韓的人均GDP分別為八一三二美元、五八九三美元;到了二○○五年,南韓人均GDP一六三○六美元,首度贏過台灣的一五二七一美元,去年更拉高到二五○五一美元對二一一四一美元。在出口方面,韓國原先落後台灣,但一九九五年南韓出口額一二五○億美元,超越台灣的一一一六億美元;到了去年,台灣出口三○三二億美元,南韓五五九四億美元,幾乎只剩南韓的一半。

南韓成功的故事,最值得台灣反省借鏡,因為雙方出口產品有七成雷同,又是激烈的競爭對手。而南韓成功之處,並不在於它的考驗比台灣少,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有賴IMF紓困數百億美元,南韓才得以免除破產的命運;但南韓卻從慘痛的教訓中推動產業轉型,發展品牌,如今3C、汽車、家電、造船都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近年來,文創產業更掀起一股旋風,偶像劇、偶像團體所謂韓流,幾乎橫掃全球。反觀台灣卻無法忘記昔日的榮光,仍以代工為自滿,產業大量西進中國,做著跟在台灣同樣的事,沒有進步,既不能為本國創造就業,也欠缺附加價值的提升。最近甚至遭逢中國崛起的科技業挑戰,前途岌岌可危。

其實,近年來挑戰雖多,但台灣人相當優秀,不必妄自菲薄,只要努力的方向正確,經濟仍有再起的希望。吾人期待的是︰一、執政者不再空口說白話,要做到產業升級與製造業回流;二、任用優秀的財經專才,而不是亂搞親信政治;三、落實社會正義,改善分配不均,促成機會與起跑點的平等;四、追求真正的全球化,而非用冒牌的中國化抵充,也就是不再向中國傾斜。ECFA的簽訂已證明無助於台灣經濟的轉型與成長,服貿協議不能一錯再錯,必須向中國說再見,擁抱全世界,才是台灣經濟的希望所在。

總之,「四小龍」、「六三三」、「黃金十年」,都沒有實質內涵,只剩精神上的自慰。執政者若不能看開這些「錯覺」,仍以詐術治國,恐將鑄下大錯。誠如立委廖正井所言,馬英九是好命,才沒在特別費案中被判刑,但若一再倒行逆施,人民的耐性是有限度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