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是世界上第二富有的人,但是他絕不看輕每一塊錢可能帶來的價值。
《永恆的價值》(Warren Buffett of Permanent Value)中提到,某天巴菲特走進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總部大樓的電梯。除了巴菲特之外,沒有人注意到電梯地板上有個一美分硬幣。他彎下腰,撿起了這枚硬幣。所有員工震驚不已,沒料到他竟會在意這一枚硬幣。巴菲特幽默地回答:「這是下一個10億美元的開始!」
懂得錙銖必較,才是傑出經理人
許多跟巴菲特交手過的經營者都說,無論他們開了什麼價,巴菲特一定都會再往下殺。因此,巴菲特特別喜歡有成本概念的經理人。首都城通訊(Capital Cities Communications)執行長湯姆‧莫菲(Tom Murphy)就因為節儉,而獲得巴菲特的盛讚,「他漆牆只漆一面,因為另一面外人看不到。」與美國廣播公司(ABC)合併時,他率先裁撤的便是員工餐廳。
《雪球》一書提到,巴菲特「此生所見最傑出的經理人」,是聯合零售商店的創辦人羅斯納(Benjamin Rosner)。他10歲輟學,不到30歲便開店做生意。有次,羅斯納在大型派對中遇到競爭對手,兩人談起生意經。
羅斯納問對手付多少錢買衛生紙,卻發現自己付出的成本「低得多」。為此,他立刻離開派對,開車直驅公司倉庫,拆開衛生紙箱,計算每一卷衛生紙的張數,覺得自己之所以付出低到不尋常的成本,極可能是因為供應商虛報了衛生紙的張數(也就是說,價格之所以便宜,是因為衛生紙張數被減少了)。最後證實,他的懷疑是對的。
《永恆的價值》作者安迪‧基爾派翠克(Andrew Kilpatrick)則分享了一個親身經歷。他曾寫信至波克夏,希望獲得一些公開文件,結果財務長雖然親自回覆,但回信內容就接在他去函的下方空白處(連一張紙都要省),並向他索取5美元費用。
這也難怪,巴菲特能在1999年的股東會上驕傲地表示,「一般控股公司的管理費用是1.25%,但我們只需要0.05%!」巴菲特喜歡簡單的方法和原則,而節省,正是最簡單的致富之道。
留太多錢給孩子,會危害社會
巴菲特的對金錢的紀律不只展現在成本的控管上,在生活上也表露無疑。瑪麗‧巴菲特(Marry Buffett,巴菲特之子彼得‧巴菲特的前妻)在《巴菲特原則》(Buffettology)書中提到,在每個聖誕節的早晨,巴菲特會把裝滿一萬美元的信封送給家人,但隨後會以「支持家庭事業」為由,以投資事業的一萬元等值股票,和每個人交換剛發出來的一萬元現金,教導他們理財的重要。
其實,早在子女們還在還蹣跚學步時,巴菲特便寫信告訴朋友,在決定要怎麼給子女錢之前,他想先看看「樹上長出了什麼?」(意即子女將來的成就)。《永恆的價值》提到,巴菲特認為,如果「只因為孩子們投對了胎,」就為他們設置信託基金,可能不僅對他們有害,甚是還是種「危害社會的行為」。
最後,巴菲特只同意留給孩子足夠生活的金錢,卻把自己85%的財富都捐給他的好友——微軟(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的「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The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做為公益之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