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2014

Gmail在中國遭全面封鎖

黃安偉

北京—互聯網分析人士和中國用戶表示,中國政府似乎屏蔽了中國用戶通過郵件客戶端訪問谷歌(Google)電子郵件服務的途徑。官方此前就實施過屏蔽,後來許多中國人和外國人一直在通過這些客戶端訪問他們的Gmail賬戶。

此次屏蔽始於上周五,讓中國的許多互聯網用戶感到憤怒和沮喪。谷歌數據顯示,來自中國的Gmail訪問流量降到了零。
屏蔽Gmail的新舉措所帶來的後果,不僅是讓用戶難以進入自己的個人郵箱。舉例來說,一些外國公司的企業電子郵箱服務是由Gmail提供的。如今,為了訪問Gmail,這些公司將不得不確保其員工配有相關軟件以接入VPN,即虛擬專用網絡。

利用這類網絡,用戶可以繞過中國的互聯網審查控制手段,即通常被稱作「防火長城」(Great Firewall)的系統。但官方同時也在試圖遏制這種軟件。

周末,中國境內的用戶開始注意到這種新的屏蔽方法,因為如果不接入特定的VPN,他們的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腦就無法從Gmail帳戶上同步郵件。此前,這些設備一直可以將Gmail的郵件同步到蘋果(Apple)的Mail和微軟(Microsoft)的Outlook郵件客戶端上。這些客戶端同步郵件時,使用的是IMAP、POP3和SMTP等協議。

數月以來,這一直是中國境內的用戶繼續使用Gmail的最常見方式。1989年6月4日,天安門廣場的抗議活動遭到政府的殘酷鎮壓;中國政府在此事件的25周年紀念日前後,屏蔽了Gmail的網站和其他谷歌網站。

多年來,谷歌一直是中國政府針對的目標,有些官方出版物還宣稱,谷歌參與了意圖破壞中國的西方陰謀。例如,中國官方曾堅持讓谷歌對其搜索結果進行審查,這讓一些谷歌高管頗為惱怒,並拒絕遵守這樣的要求。百度在中國擁有一個頗受歡迎的搜索引擎,像它這樣的中國企業,則因為官方對谷歌的打壓,而獲得了好處。

周一,中國境內的中國和外國互聯網用戶都表示,他們對政府新採取的屏蔽措施感到沮喪。

位於北京的網絡安全公司網康科技的首席執行官袁沈鋼在電話採訪中表示,「他們不應該屏蔽谷歌或Gmail,這和互聯網精神是相違背的。」

中國科技新聞網站36氪(36kr)在一篇關於此次網絡阻礙的文章中說,「但Gmail如此徹底的訪問異常並無先例。」

周日,南京大學英語講師洛之秋在他的微博上寫道,「不少學生目前正在出國留學申請的關鍵時期,填寫的聯繫信箱都是Gmail。」

「這樣的封鎖將要給學生們和海外高校聯繫帶來極大不便,」他寫道。「這段經歷大概會讓他們多少年後,在思考是否回國時更義無反顧。」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被問及Gmail被封一事時,她表示自己不了解情況。

「中方對外國投資者在華合法經營一貫持歡迎和支持態度,」她說。「我們也將一如既往地為外國企業在華開展合作提供公開、透明、公平的環境。」

上周四,共產黨理論期刊《紅旗文稿》刊登了國防大學的兩名學者撰寫的文章,他們呼籲加大對中國網絡使用的監管。該文章稱,包括美國國務院(State Department)在內的外國機構或公司,不斷想方設法幫助中國的互聯網用戶「破網」,或避開中國的審查。趙周賢和徐志棟寫道,中國需要採取「有力措施」,斬斷幫助用戶避開管控的軟件的傳播。

今年11月,中國互聯網管控部門的主管魯煒在浙江省主持了一場會議,與會者包括一些來自外國科技企業的代表。魯煒強調各國需要擁有「網絡主權」,也就是說各國要能創造並控制他們自己的網絡空間。

魯煒於本月來到美國並參觀了一些技術公司,進行所謂的考察。

他分別會見了谷歌執行總裁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亞馬遜(Amazon)創始人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以及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

扎克伯格在陪同魯煒參觀Facebook位於加利福尼亞的總部時,指向他桌子上放着的一本《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習近平是中國國家主席,中共中央總書記,書中彙集了他的發言和文章。Facebook在中國受到屏蔽,扎克伯克曾表示,他希望Facebook能在中國解封,開展業務。

中國當局在《紐約時報》及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於2012年發表有關共產黨領導人的家族財富的報道之後,屏蔽了這兩家新聞機構的網站。網站目前仍然處於被封狀態,只有藉助特定的避開防火長城的VPN網絡才能訪問。

黃安偉(Edward Wong)是《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