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2015

「薑是老的辣」有了科學依據

紐約時報
BENEDICT CAREY
Christopher Silas Neal

不過,年輕人(主要是在絕望的時候)請教年長者,不只是為了搜集事實、做填字遊戲,或者借用信用卡。通常也不是為了解決短期記憶或解謎方面的問題。這些能力稱為「液態智力」,在20多歲時達到峰值。

不,《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雜誌上的新論文表示,年長者的大腦可以提供更多的好處。社會判斷和短期記憶的一些元素是認知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達到峰值的時間可能比人們之前認為的更晚一些。


麻省理工(MIT)博士後約書亞·哈茨霍恩(Joshua Hartshorne)以及哈佛(Harvard)和馬薩諸塞州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博士後勞拉·傑米恩(Laura Germine)分析了大量由所有年齡段參加的認知測試數據,發現在涉及年齡的認知上,籠統的兩分法——年輕人液態智力高,年長者晶態智力高——掩蓋了一些重要的細微差別。

「早期達到高峰和較晚時候達到高峰,這種兩分法太粗略了,」哈茨霍恩博士說。「此外還存在很多的模式,我們需要考慮這些因素,來充分了解年齡對認知的影響。」

諸多科學文獻談到了和年齡有關的認知能力下降,這篇新論文既不是對相關結論的第一個挑戰,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一年前,德國科學家聲稱,年齡增長的認知「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知識的積累造成的——也就是說,大腦速度減慢,是因為它需要在一個更大的腦部信息庫里搜索東西。這個說法已經在科學界引起了一些爭論。

一些專家稱,這份新的分析結果提出了一個不同的問題:在記憶力和認知能力中,有沒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獨立的元素,是在生命中的不同時刻達到峰值的?

「我認為要證明這一點,他們還需要做更多工作,」德克薩斯州大學達拉斯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行為與腦科學教授丹尼斯·帕克(Denise Park)說。「但這篇論文已經引發了討論,它將對這一領域產生影響。」

這個最新分析結果的強大之處,一定程度上在於它所採用的數據。這份研究評估了著名的韋氏智力測驗(Wechsler intelligence test)的歷史得分數據,將它們與數萬人更近期的測試結果進行了比較。這些參與者在作者的網站上進行了簡短的認知測試,網址分別是testmybrain.orggameswithwords.org。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 State)的研究人員K·瓦爾納·沙依(K. Warner Schaie)說,這種方法的缺陷在於,由於它不是追蹤同一批人在人生各個階段的情況,因此可能忽視了不同文化經歷產生的影響。

然而,以往的多數研究都沒有達到如此大的規模,也沒有覆蓋這麼廣的年齡段。網站上的參與者年齡在10歲到89歲之間,他們參與了大量的測試,評估了對抽象符號和數字串的記憶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根據眼神解讀陌生人情緒的能力。

同樣重要的是,研究人員觀察了年齡對每一項測試的影響。以往的研究經常把相關的測試分為一組,想當然地認為它們捕捉到了一項基本屬性,就像教練可以根據一個人的速度、力量和彈跳能力評估他的運動能力一樣。

這種新方法的結果如何?「我們發現不同的能力的確會在不同的年齡臻於成熟,」傑米恩說。「它反映了人生中豐富得多的變化,而不只是衰老。」

傑米恩博士和哈茨霍恩博士證實,信息處理速度——如同頭腦中有一塊素描板,一個人在上面處理數字、單詞或圖像的速度——基本上在十八九歲的時候達到峰值;對一些事情的記憶力,比如對一些名字的記憶,會在20歲出頭的時候達到頂峰。但這個素描板的容量,即工作記憶,至少還要10年之後才能達到峰值,而且下降的速度很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發現,記憶一些人的長相以及心算的能力,會在30歲左右達到峰值,「這個事實很難用液態/晶態的智力二分法來解釋。」

研究人員還分析了「眼神讀心能力測試」的結果。在這項測試中,測試者需要看着計算機屏幕上陌生人眼睛的照片,從一些選項中選出他們的心情,比如「猶豫」、「不確定」和「懷疑」。

「這個測試並不容易,你做完之後心裡沒底,」傑米恩說。「我以為我做的很糟糕,但實際上成績相當不錯。」然而研究發現,四五十歲的人成績最好,而且隨着年齡的進一步增長,這種能力下降得十分緩慢。

這些發現所反映的情況是,年長者的大腦的運轉速度比年輕時慢,但在許多領域同樣敏銳,而且更擅長察覺他人的情緒——不光是知識更淵博了。考慮到人們做出的許多重要決定都會密切地影響他人,這是一個不錯的狀態。

沒人需要一名認知科學家來告訴自己,為什麼在老闆心情好的時候,更適合找他談漲薪。但年長一些的人可能更加擅長避免人際關係上的誤判,以及應付棘手的局面。

「比如,『那個人看不慣你思維太快,那種年輕人的信息處理速度——他就要給你一拳了,』」密歇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扎克·漢布里克(Zach Hambrick)說。

漢布里克和其他專家說,大腦衰老過程中更複雜情況的細節還很不清楚,眼神讀心能力等社會化衡量標準也沒有被大量用於此類研究。此外,最新的分析結果也沒有告訴我們,認知能力隨年齡增長而發生的改變是單一因素——比如神經傳輸速度的下降——還是多種原因造成的。

但就目前而言,這項新研究至少給「老謀深算」這個空洞的形容詞賦予了一些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