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聖雄
中國央視前記者柴靜日前推出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追根究柢講述中國致癌霧霾問題,並認為中國環保機構「無能執法」,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壟斷資源、壓制改革,是中國霧霾最關鍵問題。該紀錄片24小時內就在網路創下破億點閱,引發熱議。昨天有媒體報導,中國官方已改變最初的支持態度,開始要求中國各媒體「冷處理」霧霾問題。
在觀看《穹頂之下》時,我回想起幾件事情。幾年前,台灣也有一位知名的媒體人,找了企業財團籌措資金,拍了部談氣候變遷的紀錄片。首映會上高官雲集,不只當時的環保署長沈世宏在場,就連行政院長吳敦義也列席了。只是當時這部以環境變遷為題的紀錄片,在片中針對二氧化碳導致全球暖化所提出的解決之道,竟是要大家寫信給總統馬英九,要他正視問題,一起愛台灣護地球。兩相比較之下,柴靜顯得進步太多,因為她明確指出了法治面問題,也告訴觀眾應該把矛頭優先對準誰。
空污恐推境外污染
我還想起另一件事,但希望是我多慮。其實台灣特定區域也有嚴重的空污問題,只不過在中國還通稱霧霾,而台灣媒體這兩年已普遍去談「細懸浮微粒」(PM10、PM2.5)。對於此議題稍有了解的朋友,多半知道台灣有部分的細懸浮微粒,其實是從中國擴散過來的。柴靜在紀錄片中說,空氣是沒有牆的,而台灣與中國並不遠,所以《穹頂之下》所談問題,確實也與台灣相關。
我擔心的是,未來如果又有研究團隊在工業區附近的空氣中,採集到致癌的細懸浮微粒,廠商(甚至是把關的政府機構)會不會又把問題全推給「境外(中國)污染」?這並不是杞人憂天,前幾年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在雲林六輕附近的空氣中,採集到致癌物質時,六輕就曾表示,詹教授「只說明少部分化學物質在距六輕10公里內較高,卻無法說明相關化學物質之來源,也無法證明與六輕之關聯」。衷心期盼,《穹頂之下》不會成為台灣石化廠的最新托辭。
《穹頂之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有次柴靜與幾名環保局稽查員趁機抽查一位民營柴油業者,表明他們根據中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規範,想要稽查這位業者的油品。想不到,這名民營柴油加油站老闆,竟強悍地搶走環保人員證件,並指環保局官員「你有義務沒這權力」。紀錄片中演到這段時,所有觀眾都哈哈大笑了,但這其實一針見血,殘酷地指出了環保部門的問題。
官員承諾應予檢視
不只在中國,這個義務權力問題在台灣也一樣。新任雲林縣長李進勇在選前曾簽署承諾書,答應選後推動「雲林縣電業禁燒石油焦與煤」,改以天然氣或其他環保燃料代替。如今他已當選,而仍在燃燒生煤、石油焦的台塑石化麥寮一、二廠,以及麥寮汽電公司,相關燃燒許可證都將在今年6、7、11月相繼失效,似乎正是檢視承諾的最好時機。
根據《空氣污染防制法》第28條規定:「販賣或使用生煤、石油焦或其他易致空氣污染之物質者,應先檢具有關資料,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前項易致空氣污染之物質,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公告之。第一項販賣或使用許可證之申請、審查程序、核發、撤銷、廢止、紀錄、申報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管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會商有關機關定之。」
今年6月,李進勇縣長轄下環保局,與中央環保署是否會擔起義務,停發這些促進污染排放的許可證,將讓我們明白台灣環保水平,是否仍和中國停留在同一檔次,「有義務而沒權力」。
獨立媒體人,《南風》共同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