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2015

台灣的佛教集團 - 值得社會學探討

江春男

慈濟行善遍世界,有苦難的地方,就有慈濟志工的身影,它擁有數百萬志工,和數千億的各種資產,在40多國救苦救難,是國際上規模最大的宗教慈善團體,但是,外界對慈濟所知有限,一碰到事端,各種質疑聲排山倒海而來。

值得社會學探討

台灣的資訊氾濫成災,媒體百無禁忌,什麼都敢碰,不過,宗教似乎是禁區,很少人去碰。這次釋昭慧大聲駁斥柯文哲,引起社會很大反彈,有人開始向慈濟丟石頭,大家紛紛跟進,這是典型的破窗效應。
台灣是宗教大國,各種廟宇不少於數萬,各種教派都有,其中有許多新興教主,完全自創品牌。像盧勝彥,像妙天,還有天帝教、清海無上師,彼此相安互相包容,這種殊勝,值得宗教和社會學家去探討。

法師就像企業家

最特別的是佛教界五大山頭,動不動就有數十萬信眾,數十億土地資產,其中慈濟和佛光山更是無比巨大。慈濟有多所醫院、醫學院和電視台。而佛光山在國內外有數十家寺廟、有電視台、報紙、雜誌和出版社,還有博物館、大學和中小學,它們可說是頗具國際規模的企業集團。
用世俗眼光來看,這些法師都是白手起家,他們的事業蒸蒸日上,不斷擴充版圖,和台灣的企業家一樣,必有一套管理和經營能力,他們看報表的時間不會少於打坐講道。尤其令人好奇的是,各大山頭的經營理念不同,似有市場區隔,募款對象和方法不同,信徒也不一樣,這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普遍缺乏透明度

慈善事業靠的是公信力,公信力一旦喪失,就難以為繼,台灣的佛教也不例外,但遺憾的是,這些佛教集團普遍都缺乏透明度,常常以信仰代替公信力,出現可笑的造神行為,在稱呼以及應對上特別講究,在接班上都出現危機,如何永續經營都是大問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